六腑病变的表现与治疗

黄帝说:希望听您讲讲六腑的病变情况。

岐伯回答说:颜面发热,是足阳明胃腑发生病变的反映;手鱼际部位之络脉出现瘀血,是手阳明大肠腑发生病变的反映;在两足跗之上(冲阳穴处)的动脉出现坚实而竖或虚软下陷的情况,也都是足阳明胃腑病变的反映。这一动脉(冲阳脉)还是观察胃气的要脉所在。

六腑的病变

大肠腑病变的症状,表现为肠中阵阵切痛,并伴有因水气在肠中往来冲激而发响的肠鸣;在冬天寒冷的季节里,如果再感受了寒邪,就会立即引起泄泻,并在脐周发生疼痛,其痛难忍,不能久立。大肠的证候与胃密切相关,所以应该取用大肠腑的下合穴,即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穴,来进行治疗。

胃腑病变的症状,表现为腹部胀满,在中焦胃脘部的心窝处发生疼痛,且痛势由此而上,支撑两旁的胸胁作痛,胸膈与咽喉间阻塞不通,使饮食不能下咽,当取用胃腑的下合穴,即本经(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来进行治疗。

小肠腑病变的症状,表现为少腹部作痛,腰脊牵引睾丸发生疼痛,并时常会见到小便窘急以及里急后重等大小便不利的情况,同时还会在小肠经的循行通路上出现耳前发热,或耳前发冷,或唯独肩部发热,以及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发热,或是络脉虚陷不起等现象。这些证候,都是属于小肠腑病变的症状表现。手太阳小肠腑的病变,当取用小肠腑在下肢的下合穴,即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穴,来进行治疗。

三焦腑病变的症状,表现为气滞所致的腹气胀满,少腹部尤为满硬坚实,小便不通而尿意窘急;小便不通则水道不利,水道不利则水液无所出。若水液泛溢于肌肤,就会形成水肿;若水液停留在腹部,就会形成胀病。三焦腑的病候变化,会在足太阳膀胱经外侧的大络上反映出来,此大络在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阳胆经之间。此外,其病候变化,亦会在其本经(手少阳三焦经)的经脉上反映出来。三焦腑有病,当取用三焦腑在下肢的下合穴,即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穴,来进行治疗。

膀胱腑病变的症状,表现为少腹部偏肿且疼痛,若用手按揉痛处,就会立即产生尿意,却又尿不出来;此外还会在膀胱经循行通路上出现肩背部发热,或是肩背部的经脉所在处陷下不起,以及足小趾的外侧、胫骨与足踝后都发热,或是这些部位的经脉循行处陷下不起。这些病证,都可以取用膀胱腑的下合穴,即本经(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来进行治疗。

胆腑病变的症状,表现为时时叹息而长出气,口中发苦,因胆汁上溢而呕出苦水;心神不宁,胆怯心跳,就好像害怕有人要逮捕他一样;咽部如有物梗阻,多次想把它吐出来,却什么也吐不出。对于这些病变,可以在足少阳胆经循行通路的起点处或终点处取穴,来进行治疗;也可以找到因血气不足而致的经脉陷下之处,在那里施行灸法,来进行治疗;出现寒热往来症状的,就应当取用胆腑的下合穴,即本经(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穴,来进行治疗。

黄帝问:针刺以上各穴,有一定的原则吗?

岐伯回答说:针刺这些穴位时,一定要刺中气穴才行,切不可刺到皮肉之间、骨节相连的地方。若是刺中了气穴,医者手下就会感觉到针尖好像游行于空巷之中,针体进出自如;若是误刺在皮肉骨节相连之处,则不但医者手下会感觉到针体进出涩滞,而且患者也会有皮肤疼痛的感觉。倘若该用补法的却反用了泻法,而该用泻法的却反用了补法,病情就会更加严重。倘若误刺在筋上,筋脉就会受损,就会弛缓不收,而病邪也不能被驱出体外;邪气和真气在体内相互斗争,就会使气机逆乱,而邪气依然不能祛除,甚至反而深陷于体内,使病情更加深重。这些都是用针时不审慎,错识病性,乱用刺法而造成的恶果。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