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泻方法的选择

足阳明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这三条脉络,都有动脉布散于足大趾和第二趾之间,针刺时应当仔细审察这三条经脉的虚实。如果虚证误用了泻法,就叫作重虚。虚而更虚,病情就会更加严重。凡是用针刺治疗这类病证时,要先按切其脉搏,脉象搏动坚实而急速的,就应当用泻法,脉象搏动虚弱而缓慢的,就应当用补法。如果用了与此相反的补泻方法,病情就会更重。这三条经脉搏动的位置是:足阳明经在足跗之上的冲阳穴、足厥阴经在足跗之内的太冲穴、足少阴经在足跗之下的涌泉穴。阴经的运行经过膺部,阴经有病的,应针刺胸部的腧穴;阳经的运行经过背部,阳经有病的,应刺背部的腧穴。肩膊部出现酸、麻、胀、痛等虚证的,应当取上肢经脉的腧穴进行针刺。对于患重舌病的患者,应当用铍针刺舌下根柱部,并排出恶血。手指弯曲而不能伸直,说明病在筋腱;手伸直而不能弯曲,说明病在骨上。病在骨上,就应当取主骨的各个穴位去治疗;病在筋腱,就应当取主筋的各个穴位去治疗。

医生在给病人治疗时,应当细察足阳明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这三条脉络的虚实,然后根据不同的经脉选择不同部位的腧穴进行针刺治疗。

用针刺的方法补泻时,必须注意:脉象坚实有力,就用深刺的方法,出针后也不要很快按住针孔,以使邪气尽量排出;脉象虚弱乏力,就用浅刺的方法,以保养所取的经脉,出针时,则应迅速按住针孔,以防止邪气的侵入。邪气来时,针下会感觉到坚紧而疾速;谷气来时,针下会感觉徐缓而柔和。脉象坚实的,应当用深刺的方法,以使邪气外泄;脉气虚弱的,应当用浅刺的方法,以使精气不外泄,从而养护其经脉,仅将邪气泄出。针刺各种疼痛的病证,大多用深刺的方法,因为疼证的脉象大都坚实有力。

所以说:腰以上的病,都属于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的主治范围;腰以下的病,都属于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主治范围。病在上部的,可以取下部的穴位;病在下部的,可以取上部的穴位;病在头部的,可以取足部的穴位;病在足部的,可以取腘窝部的穴位。病在头部的,会觉得头很沉重;病在手上的,会觉得手臂很沉重;病在足部的,会觉得足很沉重。取穴治疗这些病证时,应当先找出最先发病的部位,然后再进行针刺。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