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治病中的五种过失

黄帝说:哎呀!真是深远奥妙啊!研究医学的道理就好像在俯视幽深的渊谷,好像在仰视天空的浮云。俯视渊谷尚可测量其深度,仰视浮云,却不能测知其边际。圣人的医术,可作为百姓依循的典范,其讨论决定医学上的认识,必定有一定的法则。遵守自然的常规和法则,依照医学的原则治疗疾病,从而为百姓造福。所以,医事上有五过的说法,你知道吗?

雷公离开座位再拜,回答说:我年少识浅,天资愚笨,见闻不广,没有听说过五过的说法,只能在疾病的表象和名称上进行比类,空洞地引用经文,而心里却无法回答您所提出的问题。

黄帝说:凡在诊病的时候,必须询问患者的职业情况和职位高低。如果以前地位高而后来失势,病人即使不中外邪,疾病也会由内而生,这种病叫“脱营”。如果是因以前富裕而后来破产贫困而发病的,病名就叫“失精”。这两种病都是情志不舒,五脏的邪气郁结,使得病势有所兼并而日趋深重所造成的。医生在为其诊察时,发现病位不在脏腑,躯体形态也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就容易产生疑惑,不能确定是什么病,但患者的身体却日渐消瘦,气虚精竭,病势深重,到时候就会阳气消散、恶寒、时常惊骇不安。这种病之所以会逐渐深重,是情志郁结,在外则耗损了卫气,在内则劫夺了营血的缘故。医生在诊治疾病时,因为不了解病情而发生失误。这是诊治上的第一种易犯的过失。

粗陋的医生在看病时,容易犯的第一种错误是,因为不了解病情而误诊。

粗陋的医生在看病时,容易犯的第二种错误是,不知该用补法还是泻法而误诊。

凡是诊察病人,必须先问他饮食起居和周围环境情况。精神上的突然的欢乐,或是突然的痛苦,或是先欢乐而后痛苦,都会耗伤精气,使人精气衰竭,形体败坏。暴怒会损伤阴气,暴喜会损伤阳气。阴阳有伤,则厥逆之气上行,充满经脉,就会使人形体羸瘦。愚陋粗浅的医生诊治这些疾病时,不知道该用补法还是用泻法,也不了解病情,以致病人五脏的精气日渐耗脱,邪气乘虚而更加坚实。这是诊治上的第二种易犯的过失。

粗陋的医生在看病时,容易犯的第三种错误是,因为不懂得比类、奇恒和疾病的变化规律而误诊。

善于诊脉的医生,必然能够别异比类,分析奇恒,细致深入地掌握疾病的变化规律。作为医生而不懂得这个道理,那他的诊疗技术就难称高明。这是诊治上的第三种易犯的过失。

诊察疾病时,对病人的贫贱、富贵、苦乐三种情况,必须询问清楚。比如原来的封君公侯,丧失原来的封地,以及想封侯称王而未能成功的。原来官高爵显的人,一旦失势,即使没有被外邪所伤,精神上也已先伤,所以会身体败坏,甚至死亡。如果是原来富有而后来贫穷的人,即使没有外邪侵袭,也会发生皮毛枯焦、筋脉拘急的情况,进而出现痿躄和拘挛。对这类疾病,如果医生不能认真对待,去转变患者的精神状态,而仅是顺从病人之意,敷衍诊治,以致在治疗上丢掉法度,就会导致治疗失败,疾病不能治愈。这是诊治上的第四种易犯的过失。

粗陋的医生在看病时,容易犯的第四种错误是,因为不认真对待病患,敷衍治疗而导致治疗失败。

凡是诊察疾病,必须了解发病的原因和全过程,并掌握疾病的相关情况。在切脉诊病时,应注意男女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差异,以及生离死别、情绪郁结、忧愁恐惧喜怒等情志变化情况。这些都能使五脏空虚,气血离散。如果医生不知道这些,还谈什么诊疗技术呢!比如原来富有的人,由于失去了财势而身心受到了大的伤害,以致筋脉消损衰绝,却仍勉强劳作,以致津液不能滋生,所以形体伤败,气血内结,郁而从阳化热,使肌肉腐烂而生痈脓,或是产生寒热病。粗陋的医生治疗时,总是针刺阴阳经脉,使气血更加消散,病人的身体不能自如运动,四肢拘挛转筋,这样,病人的死期也就不远了。所以,医生不能明辨病情,不问疾病发生的缘由,只能看到疾病的预后不良,也是粗陋的医生。这是诊治上的第五种易犯的过失。

粗陋的医生在看病时,容易犯的第五种错误是,在不明病情,也不问病因的情况下盲目地针刺阴阳经脉,这样会导致病人死亡。

以上所述的五种过失,都是由于所学医术不精深,又不懂得人情世事而产生的。所以说,医术高明的医生在诊治疾病时,必须知道天地阴阳的变化,四时寒暑的变迁,五脏六腑间的相互关系,经脉的阴阳表里,刺灸、砭石、毒药等治疗方法各自适宜的主要病证。联系人事的情况,掌握诊治的常规,了解病人的贵贱贫富、体质强弱、年龄长幼、个性勇怯,再审察疾病的部位,就可以了解发病的根本原因,再结合一年中八个重要节气的气候变化和人体三部九侯的脉象,就能准确无误地诊治疾病。

避免疾病治疗中的过失

要避免疾病治疗中的过失,就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病人的情况,除了切脉、察看病人的面色和听病人的声音之外,还要详细地了解病人以下方面的情况。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疾病,还要比类辨别,详细地分析。

治病的关键,在于洞察病人体内元气的强弱,来寻求邪正变化的机理。如果不能切中,其过失就在于不能正确认识表里的关系。治疗时应循经守则,不能搞错取穴的原则。能够这样来治疗,就可避免医疗上的过错。如果不明白取穴的理法,妄用刺灸,就会使五脏郁热不散,痈疡发于六腑。诊病不能审慎详密,就叫作失常。谨守这些常规来治疗,自然就会和经旨相符。《上经》《下经》二书,都是研究揆度、阴阳、奇恒之道的。五脏之病,表现于气色,取决于颜色。能从望诊上了解病的终始而进行治疗,就可以得心应手,无往不利了。

想要在治病时得心应手就必须懂得以下几点:1.治疗前洞察病情;2.治疗时循经守则;3.了解取穴的理法,不盲目针灸;4.研究揆度、阴阳和奇恒之道的五脏病证。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