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病邪侵入孔窍所产生疾病的治疗

黄帝问:上述各类疾病,应当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以上诸病中,肾气所主的呵欠病,应补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肺气所主的呃逆病,应补手太阴肺经以及足少阴肾经;哽咽是阴盛阳衰的病证,应补足太阳膀胱经、泻足少阴肾经;身上发冷的振寒证,应补各条阳经上的穴位;嗳气病,应补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穴位;经常打喷嚏的,应补足太阳膀胱经的攒竹穴;肢体懈怠无力的亸病,要根据所在经脉的不同而各取经脉的分肉之间,用补法治疗;哭泣而涕泪同出的,应当补位于颈项之后中行两旁的足太阳膀胱经的天柱穴;经常叹气的,应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以及足少阳胆经,针刺后要留针;口角流涎,应补足少阴肾经;耳鸣,应补足少阳胆经的客主人穴,以及位于手大指爪甲角部的手太阴肺经的少商穴;自己咬舌头和颊部的,应当根据发病的部位所属经脉而分别使用补法;双目眩晕、头垂无力的,应当补足外踝后的昆仑穴,用留针法;肢体痿弱无力而厥冷,心胸窒闷的,应刺足大指本节之后二寸处,用留针的方法针刺,一说可在足外踝后的昆仑穴针刺,并用留针的方法。

上一篇:暂无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