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的深度有深和浅之别,但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针刺的深度因针刺经脉的脉势强弱而不同,留针的时间也不同。此外,针刺的深度还要考虑病人的年龄、形体的高矮胖瘦等情况,做到辨证治疗。
针灸铜人是中国古代供针灸教学用的青铜浇铸而成的人体经络腧穴模型。始于北宋天圣年间,明清及现代均有制作。北宋针灸铜人为北宋天圣五年(1027)宋仁宗诏命制造,其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胸背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穴位,穴旁刻...
五脏有在外的六腑相应,与之互为表里,六腑与五脏之气表里相通,跟六腑与五脏之气相应的还有十二个原穴。十二个原穴的经气输注之源,多出自两肘两膝以下的四肢关节部位。这些在四肢关节以下部位的腧穴,都可以用来治疗五脏的疾病。凡是五脏发生的病变,都应当取用十二个原穴来治疗。因为这十二个原穴,是全身三百六十五节禀受五脏的气化与营养而将精气注于体表...
在进行针刺时,医生必须先观察病人的气色,注意病人的眼神,以了解病人的精神及正气是处于涣散状态还是有所恢复,力求使所诊治的疾病内在变化与反映在形体上的病象相一致;同时还要通过诊脉,通过脉象的动静辨明邪正的盛衰情况。在进针时,右手持针、进...
黄帝说:我想听您讲一讲五脏六腑的经气是从什么地方发出来的。 岐伯说:五脏各有其经脉,每条经脉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五条经脉各五个腧穴,共有二十五个腧穴。六腑也各有其经脉,每条经脉各有井、荥、输、原、经、合六个腧穴...
邪气侵犯经脉引起疾病的情况,一般是这样的:贼风邪气,常常由头部侵入,所以说邪气在上;由饮食不节所致的浊气,往往滞留在肠胃里,所以说浊气在中;清冷寒湿之邪,大多从足部侵入,所以说清气在下。 由邪气入侵经脉而...
九针之所以称为九针,而不叫八针或十针,恐怕与古人对九这个数字的情有独钟有很大关系。九是最大的数字,在古人的观念里,万物始于一而终于九,九象征着全面和完备。它是针灸的基础工具,所以全局以九针为第一篇
九针的名称和形状都各不相同。第一种叫镵针,长一寸六分;第二种叫员针,长一寸六分;第三种叫针,长三寸半;第四种叫锋针,长一寸六分;第五种叫铍针,长四寸,宽二分半;第六种叫员利针,长一寸六分;第七种叫毫针,长三寸六分;第八种叫长针,长七寸;第九种叫大针,长四寸。镵针,针头大而针尖锐利,适用于浅刺,以泻除皮肤肌表的邪热。员针,针尖椭圆如卵...
凡是针法的运用,属于虚证的,应当用补法,使正气充实;属于实证的,应当用泻法,以疏泄病邪;对于因瘀血郁积日久而引起疾病的,应当采用泻血法,以排除壅滞的病邪;对于病邪亢盛,邪胜于正的,也应当采用泻法,以使邪气外泄,由实转虚。古代医...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 歧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
黄帝说:希望听您讲讲六腑的病变情况。 岐伯回答说:颜面发热,是足阳明胃腑发生病变的反映;手鱼际部位之络脉出现瘀血,是手阳明大肠腑发生病变的反映;在两足跗之上(冲阳穴处)的动脉出现坚实而竖或虚软下陷的情况,也都是足阳明胃腑病变的反映。这一动脉(冲阳脉)还是观察胃气的要脉所在。
黄帝说:我听说五脏六腑的脉气,都出于井穴,而流注于荥、输等穴,最后进入于合穴,那么,这些脉气是从什么通路上进入合穴的?在进入合穴时,又和哪些脏腑经脉相连属呢?我想听您讲讲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您所说的,是手足各阳经的别络入于体内,再连属于六腑的情况。 黄帝问:荥穴、输穴与合穴,都各有其特定的治疗作用吗? 岐伯说:荥穴、...
黄帝问:对于在疾病变化过程中出现上述六种脉象的情况,应该怎样进行相应的针刺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各种出现急脉的病证,大多是寒性的;出现缓脉的病证,大多是热性的;出现大脉的病证,属于阳盛而气有余,阴衰而血不足;出现小脉的病...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听说,通过观察病人气色就能够了解病情的,叫作明;通过切按病人的脉象而了解病情的,叫作神;通过询问病人的病情而了解病痛所在的,叫作工。我希望听您说说,为什么通过望诊就可以了解病情,通过切诊就可以晓得病况,通过问诊就可以彻底了解病痛的所在? 岐伯回答说:由于病人的气色、脉象和尺肤,都与疾病有一定的关系,就好像看...
黄帝向岐伯问道:人的头面和全身上下各部,所有筋骨密切相连,气血相合运行。但是当天气寒冷的时候,大地冻裂,冰雪凌人,此时若是天气猝然变冷,人们往往缩手缩脚,懒于活动,而面部却能露出在外面,并不像身体那样必须穿上衣服才能御寒,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回答说:周身的十二经脉以及与之相通的三百六十五络脉,其所有的血气都是上达于头面部而分别入...
黄帝问:病邪侵袭人体五脏的情形是怎样的? 岐伯说:愁忧恐惧等情绪变化过久过激,就会使心脏受伤。形体受寒,又饮冷水,两寒相迫,就会使肺脏受伤。因为此表里两种寒邪内外相应,而使在内之肺脏和在外之皮毛都受到伤害,所以就会导致肺气...
黄帝向岐伯问道:外邪伤人的情况是怎样呢? 岐伯回答说:外邪伤人,大多是侵犯于人体的上部。 黄帝问:邪气侵袭部位在上在下,有一定的规律吗? 岐伯回答说:在上半身发病的,是感受了风寒等外邪所致;在下半身发病的,是感受了湿邪所致。但这只是一般的规律,事实并非绝对如此。因为邪气还有一个流变的过程,所以说外邪侵犯了人体,发...
黄帝问于歧伯曰:邪气之中人也奈何?歧伯答曰:邪气之中人高也。 黄帝曰:高下有度乎?歧伯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故曰:邪之中人也无有常,中于阴则溜于腑,中于阳则溜于经。 黄帝曰: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邪之中人,或中于阴,或中于阳,上下左右,无有恒常,其故何也?歧伯曰:诸阳之...
黄帝问:营分、卫分、寒痹的病状是什么样的? 伯高回答说:营分有病,多出现寒热交替,气短不畅,血上下妄行。卫分有病,则会出现疼痛没有固定之处,也不定时,胸腹会感到满闷或者鸣动作响,这是风寒侵袭进入肠胃所致。寒痹的产生,多是因为病邪久留而不去,因此时常感到筋骨关节作痛,同时伴有皮肤麻木不仁的感觉。 黄帝问:刺寒痹怎样才能使...
黄帝问:我听说刺法有三变之说,什么叫三变呢? 伯高回答说:即刺营分、刺卫分、刺寒痹留于经络三种针刺方法。 黄帝问:这三种刺法是怎样的呢? 伯高回答说:刺营分时,要刺出恶血;刺卫分时,要祛除邪气;刺寒...
黄帝向伯高问道:我听说人体的形气与发病有先后内外的相应关系,是什么道理呢? 伯高回答说:风寒的邪气,一般都先伤害人的外在形体;忧伤、恐惧、愤怒等情绪的激烈刺激,则会导致人的气机运行失调。气机运行失调伤及内脏,病变部位就会出现在内脏。外感寒邪伤害形体,疾病就会发生在形体之上。外感风邪直接伤及筋脉,则筋脉也就相应地发生病变。这就...
黄帝向少师问道:我听说人体的先天素质不同,有刚柔、强弱、长短、阴阳的区别,想听你谈谈其中的差别和应当采取的针刺方法。 少师向黄帝详细讲述怎样根据先天素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针刺方法。 少师回答说:人体...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愿闻其方。 少师答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审知阴阳,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内合于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故曰,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俞,病在阳之阳者...
因此,过度地恐惧、惊骇、忧愁、思虑,就会损伤心神,损伤心神就会恐惧,使阴精流失不止。如果悲哀过度,就会伤及内脏,导致元气耗竭而死亡。喜乐如果过度,就会使神气涣散而不能归藏于心。忧愁如果过度,就会使气机闭塞不通。盛怒的人,会神智昏迷而失去常态。恐惧的人,会神气消散流荡而无法收敛。
体的精神气都被五脏所藏,具体到五脏,所藏也有不同。治疗疾病时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以此为依据。 因此,智慧的人保养身体,...
黄帝向岐伯问道:运用针刺的法则,必须以人的精神活动为诊断根据。因为血、脉、营、气、精、神,都属五脏所藏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本原和精神动力。如果七情过度,任情放恣,它们就会与内脏分离,精气就会随之而散失,魂魄飞扬而飘荡不安,志意无主而恍乱昏乱,智慧和思考决断能力丧失,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究竟是上天的责罚,还是人为的过失呢?什么叫作...
黄帝问于歧伯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于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气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歧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
大凡针刺的禁忌是:刚行房事不久的不要进行针刺,针刺后不久的不要行房事;正当醉酒的人不要进行针刺,已经针刺的人不要紧接着就醉酒;正在发怒的人不要进行针刺,针刺后的人不要发怒;刚刚劳累的人不要进行针刺,已经针刺的人不要过度劳累;饱食之后不可以针刺,已经针刺的人不要饮食过饱;饥饿的人不要进行针刺,已经针刺的人不要饥饿;口渴的人不要进行针...
足阳明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这三条脉络,都有动脉布散于足大趾和第二趾之间,针刺时应当仔细审察这三条经脉的虚实。如果虚证误用了泻法,就叫作重虚。虚而更虚,病情就会更加严重。凡是用针刺治疗这类病证时,要先按切其脉搏,脉象搏动坚实而急速的,就应当用泻法,脉象搏动虚弱而缓慢的,就应当用补法。如果用了与此相反的补泻方法,病情就会更重。这三条...
大凡针刺治疗的原则,都以达到阴阳之气调和为目的,阴阳之气达到平衡后,就应该停止针刺。人体的阴阳通常是阳气有余,阴气不足,所以还要注意补阴泻阳,这样才能使人声音洪亮,元气充盛,耳聪目明。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就会导致血气不能正常运行。 所谓针刺后得气而获得疗效,是说治疗实证时,通过泻法将邪气渐渐祛除,就会由实转虚。其脉象虽然与原...
恭谨地顺应天地间阴阳盛衰的变化规律,让我根据这些规律,来谈谈针刺的终始意义。所谓终始,就是以十二经脉为纲纪,诊察寸口脉和人迎脉两处的脉象,以了解人体阴阳的虚实盛衰,以及上下之脉相应的平衡情况。这样也就大致掌握了天道阴阳的变化规律了。所谓平人,就是健康无病的人。健康无病的人的寸口和人迎两处的脉象是和四时的阴阳变化相符合的,脉气也上下...
医生在给病人行医时,切不可胡乱针刺,否则会产生严重后果,严重的会导致病人死亡。 针刺的原理和方法,全都在《终始》篇中有详尽的阐释。如果要准确地了解人体阴阳经脉气血运行的终始,就必须以五脏为纲纪,以确定阴经阳经的...
凡刺之道,毕于终始,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传之后世,以血为盟。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谨奉天道,请言终始。 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
络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络脉由阴经走向阳经,由阳经走向阴经,使得表里两经脉得以沟通和联系。络脉通过对其他小络的统率,加强了人体前、后、侧面的统一联系。从络脉分出的孙络和浮络遍布全身,将经脉的气血输送到全身。
人体有经脉、络脉和孙脉,浮于体表肉眼可见的为络脉。通过观察手掌鱼际部络脉的颜色变化,可以了解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
雷公问:怎样才能知道是经脉还是络脉之中发生了病变呢? 黄帝说:经脉潜伏在人体内部,就算它发生了病变,通常在体表也是看不到的,其虚实的变化情况只能从气口部位的脉象变化来测知。而在体表可以看到的那些经络的病变,其实都是络脉的病变。 雷公说:我还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手足阴阳十二经脉,大都隐伏在人体内部并运行于分肉之间,它们所处的位置都较深,所以不能在体表看到;用肉眼可以看见的,只有手太阴肺经之脉经过于手外髁骨之上的那一部分。这是因为该处的皮肤较薄,经脉无法隐匿。因此,大多数浮现在浅表而平常可以看见的,都是络脉。在手足阴阳六经的络脉之中,最明显突出而易于诊察的就是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这两条...
如果手太阴肺经的经气衰竭,人的皮毛就会憔悴枯槁。因为手太阴肺经能够运行气血而温润肌表的皮肤和毫毛,所以如果肺经的经气不足,气血无法运行,皮毛就会焦枯;出现了皮毛焦枯的病象,就表明皮毛已经丧失了津液的滋养;皮毛没有津液的滋养,就会出现爪甲枯槁、毫毛断折脱落等现象;出现了毫毛断折脱落的现象,就是毫毛已经死亡,肺经精气衰绝了。这种病证,...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绘古代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态度与追逐,并将矛头指向了黑暗的政治与迂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