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脏腑的合穴

黄帝说:我听说五脏六腑的脉气,都出于井穴,而流注于荥、输等穴,最后进入于合穴,那么,这些脉气是从什么通路上进入合穴的?在进入合穴时,又和哪些脏腑经脉相连属呢?我想听您讲讲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您所说的,是手足各阳经的别络入于体内,再连属于六腑的情况。

黄帝问:荥穴、输穴与合穴,都各有其特定的治疗作用吗?

岐伯说:荥穴、输穴,脉气都浮显在较浅部位,故适用于治疗显现在体表和经脉上的病证;合穴的脉气深入于内,故适用于治疗内腑的病变。

黄帝问:人体内腑的疾病,该怎样来进行治疗呢?

岐伯说:应当取用各腑之气与足三阳经相合的部位,即下合穴来进行治疗。黄帝问:治疗体内的腑病,怎样取穴呢?

岐伯说:应取合穴。

黄帝问:合穴各有名称吗?

岐伯回答说:胃腑的腑气合于本经的合穴足三里穴;大肠腑的腑气合于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穴;小肠腑的腑气合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穴;三焦腑的腑气合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穴;膀胱腑的腑气合于本经的合穴委中穴;胆腑的腑气合于本经的合穴阳陵泉穴。

黄帝问:这些下合穴的取穴方法,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取足三里穴时,要使足背低平才能取之;取上、下巨虚穴时,要举足才能取之;取委阳穴时,要屈伸下肢以判断出腘窝横纹的位置后,再到腘窝横纹的外侧部去寻找它;取委中穴时,要屈膝才能取之;取阳陵泉穴时,要正身蹲坐,竖起膝盖,然后再沿着膝盖外缘直下,至委阳穴的外侧部,即腓骨小头前下方取之。至于要取用浅表经脉上的荥、腧各穴来治疗外经的疾患时,也应在牵拉伸展四肢,而使经脉舒展,气血畅通之后,再行取穴。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