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针,是指古代针刺治疗疾病时所用的九种不同形制的针具,即镵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十二原,是指十二原穴,即五脏各二原穴,以及膏之原穴和肓之原穴。十二原穴,是指治疗脏腑疾病的十二个腧穴。原穴之“原”,通“源”,是本源的意思。本篇主要论述了“九针”和“十二原”两方面的内容,所以篇名“九针十二原”。

本篇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论述针刺补泻的原理和疾、徐、开、合等各种精巧手法;二、详细地介绍九针的名称、形制及其不同的治疗用途;三、简要概括针刺的取穴、深浅、补泻等原理,并指出针刺的关键是“得气”;四、介绍十二原穴的名称及其所对应的脏腑,以及脏腑发病时取相应原穴进行治疗的道理。

九针十二原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 歧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

详细翻译

经气的变化与针刺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将百姓视为自己的子女,养育百官,而征收他们的钱粮赋税。我怜悯他们时常不能终其天年,还接连不断地生病。对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我想使他们避免遭受药物、砭石的伤害,而仅用微小的针,刺入肌肤,就可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使气血在经脉中逆顺运行,出入离合循行无阻,从而治愈疾病。同时,为了把这种疗法流传后世,就必须明确地制定出针经大法。为了使它永远不会湮没,历久而不失传,容易运用而不容易忘记,就...

详细翻译

虚实补泻的原则

凡是针法的运用,属于虚证的,应当用补法,使正气充实;属于实证的,应当用泻法,以疏泄病邪;对于因瘀血郁积日久而引起疾病的,应当采用泻血法,以排除壅滞的病邪;对于病邪亢盛,邪胜于正的,也应当采用泻法,以使邪气外泄,由实转虚。古代医经中的《大要》篇曾说,徐缓进针而疾速出针,则能使正气充实,不致外泄,属于补法;疾速进针而徐缓出针,则能使邪气随针外泄,由盛而虚,属于泻法。所谓实与虚,是在针下得气之后所感觉到...

详细翻译

九针及其功用

九针的名称和形状都各不相同。第一种叫镵针,长一寸六分;第二种叫员针,长一寸六分;第三种叫针,长三寸半;第四种叫锋针,长一寸六分;第五种叫铍针,长四寸,宽二分半;第六种叫员利针,长一寸六分;第七种叫毫针,长三寸六分;第八种叫长针,长七寸;第九种叫大针,长四寸。镵针,针头大而针尖锐利,适用于浅刺,以泻除皮肤肌表的邪热。员针,针尖椭圆如卵形,可作按摩之用,主治邪在分肉之间的疾患,用时既不会损伤肌肉,又可...

详细翻译

初识九针

九针之所以称为九针,而不叫八针或十针,恐怕与古人对“九”这个数字的情有独钟有很大关系。九是最大的数字,在古人的观念里,万物始于一而终于九,九象征着全面和完备。它是针灸的基础工具,所以全局以九针为第一篇 此图为明代杨继洲所画的九针图。 九针的长度和形状都各不相同,其用途也区别很大,各有其施治的病症,应根据不同的病情而适当选用。例如:病在浅表的,都不宜深刺,如果针刺太深,就会引邪入内而加重病情,可以选...

详细翻译

持针的方法

针刺时,持针的姿势很重要,一般根据用指的多少,又分为二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四指持针法。 二指持针 用右手拇示两指指腹执持针柄,针身与拇指呈90°。一般用于针刺浅层腧穴的短毫针常用持针法。 三指持针 用右手拇指、示指、中指指腹执持针柄。一般用于长针深刺的持针法。 四指持针 用右手拇指、示指、中指、无名指指腹执持针柄,小指指尖抵于针旁皮肤,支持针身垂直。一般用于长针深刺的持针法。...

详细翻译

三棱针(锋针)的刺法

三棱针即九针中的第四针——锋针。根据病情及部位的需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刺法: 点刺法 推按被刺穴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用左手夹紧被刺部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多用于高热、昏迷、中暑等。 散刺法 是由病变外缘呈环形向中心点刺的一种方法。多用于局部瘀血、肿痛、顽癣等。 刺络法 先用带子结扎在针刺部位上端(近心端),左手拇指压在被针刺部位下端,右手...

详细翻译

邪气对人体的伤害与针刺原则

邪气侵犯经脉引起疾病的情况,一般是这样的:贼风邪气,常常由头部侵入,所以说邪气在上;由饮食不节所致的浊气,往往滞留在肠胃里,所以说浊气在中;清冷寒湿之邪,大多从足部侵入,所以说清气在下。 由邪气入侵经脉而导致疾病的三种情况。 在针刺的时候,上部取筋骨陷中的各经腧穴,则能使贼风邪气随针而出。针刺中土的经脉足阳明胃经,就可以排除滞留在肠胃中的浊气。凡是病在浅表的,都不宜深刺;如果刺得过深,邪气反而会随...

详细翻译

脏腑之经气所出

黄帝说:我想听您讲一讲五脏六腑的经气是从什么地方发出来的。 岐伯说:五脏各有其经脉,每条经脉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五条经脉各五个腧穴,共有二十五个腧穴。六腑也各有其经脉,每条经脉各有井、荥、输、原、经、合六个腧穴,六条经脉各有六个腧穴,共有三十六个腧穴。人体共有十二条经脉、十五条络脉,合起来共有二十七条经络,从经络的脉气来讲,总计有二十七气。这二十七气在全身上下循行出入。脉气所发出的地方...

详细翻译

针刺时的注意要点

在进行针刺时,医生必须先观察病人的气色,注意病人的眼神,以了解病人的精神及正气是处于涣散状态还是有所恢复,力求使所诊治的疾病内在变化与反映在形体上的病象相一致;同时还要通过诊脉,通过脉象的动静辨明邪正的盛衰情况。在进针时,右手持针、进针;左手以两指夹持住针身,防止其倾斜和弯曲。针刺入后,等到针下有了得气的感觉,即可考虑出针。凡是在用针刺进行治疗之前,医生都必须首先诊察脉象,只有根据脉气所呈现出的病...

详细翻译

脏腑之十二原穴

五脏有在外的六腑相应,与之互为表里,六腑与五脏之气表里相通,跟六腑与五脏之气相应的还有十二个原穴。十二个原穴的经气输注之源,多出自两肘两膝以下的四肢关节部位。这些在四肢关节以下部位的腧穴,都可以用来治疗五脏的疾病。凡是五脏发生的病变,都应当取用十二个原穴来治疗。因为这十二个原穴,是全身三百六十五节禀受五脏的气化与营养而将精气注于体表的部位。所以,五脏有疾病时,其变化就会反映在十二个原穴的部位上。十...

详细翻译

针灸铜人

针灸铜人是中国古代供针灸教学用的青铜浇铸而成的人体经络腧穴模型。始于北宋天圣年间,明清及现代均有制作。北宋针灸铜人为北宋天圣五年(1027)宋仁宗诏命制造,其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胸背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穴位,穴旁刻题穴名。铜人为医师考试时使用,用时以黄蜡封涂铜人外表的孔穴,其内注水。如取穴准确,针入而水流出;取穴不准,针不能刺入。明代针灸铜人是明英宗诏命仿北宋铜人重新铸造...

详细翻译

五脏六腑与十二原穴

现在来说一说五脏有病的情况。五脏有病,就好比人的皮肉中扎了刺,物体上有了污点,绳子上打了结扣,河道中发生了淤塞一样。刺扎得日子虽久,但仍可以拔掉它;沾染的污点日子虽久,但仍可以洗掉它;打上的结扣日子虽久,但仍可以解开它;河道淤塞的日子虽久,但仍可以疏通它。有些人认为久病是不能治疗的,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善于用针的医生,治疗疾病就好像拔刺、洗污点、解绳结、疏通河道一样,无论患病的日子多么久,都是可以治...

详细翻译

深刺和浅刺

针刺的深度有深和浅之别,但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针刺的深度因针刺经脉的脉势强弱而不同,留针的时间也不同。此外,针刺的深度还要考虑病人的年龄、形体的高矮胖瘦等情况,做到辨证治疗。...

详细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