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经气的变化与针刺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将百姓视为自己的子女,养育百官,而征收他们的钱粮赋税。我怜悯他们时常不能终其天年,还接连不断地生病。对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我想使他们避免遭受药物、砭石的伤害,而仅用微小的针,刺入肌肤,就可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使气血在经脉中逆顺运行,出入离合循行无阻,从而治愈疾病。同时,为了把这种疗法流传后世,就必须明确地制定出针经大法。为了使它永远不会湮没,历久而不失传,容易运用而不容易忘记,就必须使其有纲有纪,制定出微针使用的准则。另外,还要清楚地分出章节,辨明表里关系,确定气血终而复始的循行规律,所用的针具也要规定出具体的形状,为此,我想综合以上的内容先编成一部《针经》。现在,我希望听到实际的内容。经气的变化与针刺

黄帝想编写《针经》,便向岐伯详细请教其内容。

岐伯回答说:请让我按照顺序,从第一针到第九针,条理清晰地一一论述。

经气的变化与针刺

现在让我首先来谈一谈关于用针治病的一般道理。运用小针治病的要领,说起来比较容易,可是要达到精妙的境界就不容易了。通常医术粗浅的医生,只是拘泥于观察病人的形体,单从外表上辨别病情,而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懂得根据病人的精神活动以及气血盛衰的情况诊治疾病。高明的医生可以辨别病人神气的盛衰,还能了解客居在人体内的外邪往来出入的门户所在。气血循行经脉,出入有一定的门户,病邪可以从门户侵入体内,没有看出疾病的性质,怎么能知道疾病的来源,而施以适当的治疗呢?至于针刺的巧妙,关键在于正确使用疾徐的不同手法。在这方面,粗率的医生仅仅会依据症状而取用关节附近的若干与症状相对应的穴位来进行治疗,只有高明的医生才会根据病人经络中气机的变化,选取相应的穴位来进行治疗。人体经络气机的变化与穴位的空窍是息息相关的。在这些空窍中,所反映出的气血虚实盛衰的变化,是至清至静而微妙的。当邪势正盛的时候,切不可迎其势而用补法;而当邪气已去时,则不宜再用泻法去驱逐邪气。了解气机变化之理的医生,能小心把握气之来去的时机,及时运用补泻之法,不会有毫发的差失;不懂得气机运行之理的医生,到了应该补泻的时候而不能及时治疗,就好像是箭扣在弦上,应当发射而不发射一样。用针的人必须懂得气机的往来运行变化,并据此掌握时机进行针刺,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粗率的医生自然不明白这一点,只有高明的医生才能体察到其中的妙用。至于气的逆顺,正气已去的,脉气虚而小,为逆;正气来复的,脉气平而和,为顺。清楚地了解气的往来逆顺变化,就可以准确无误地及时施行针法了。根据经气的循行方向,迎着经气所来的方向刺针,与它的来势相逆,用泻法夺其有余,邪气怎么会不由实转虚呢?随着经气的去路进针,和它的去势相顺,用补法济其不足,正气怎么会不由虚转实呢?

经气的变化与针刺

所以,迎而夺之的泻法,和随而济之的补法,都应当在用心体察气机变化后,再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调和虚实。掌握了这个要领,针法的主要道理就明白了。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