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邪气侵入经脉后的变化

黄帝向岐伯问道:外邪伤人的情况是怎样呢?

岐伯回答说:外邪伤人,大多是侵犯于人体的上部。

黄帝问:邪气侵袭部位在上在下,有一定的规律吗?

岐伯回答说:在上半身发病的,是感受了风寒等外邪所致;在下半身发病的,是感受了湿邪所致。但这只是一般的规律,事实并非绝对如此。因为邪气还有一个流变的过程,所以说外邪侵犯了人体,发病的部位并不一定固定在它侵入的地方。外邪侵袭了五脏的阴经,会流传到属阳的六腑;外邪侵袭了阳经,就直接流传到这条经循行的通路上发病。

邪气侵入经脉后的变化

黄帝问:阴经和阳经,虽然名称不同,但其实都同属于经络系统而为运行气血的组织,它们分别在人体的上部或下部相会合,而使经络之间的相互贯通像圆形的环一样没有尽头。外邪侵袭人体时,有的侵袭于阴经,有的侵袭于阳经,而其病所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没有固定的部位,这是什么缘故呢?

邪气侵入经脉后的变化
以上两种情况都容易被邪气侵袭。

岐伯说:手足三阳经的会合之处,都是在头面部。邪气侵袭人体,往往是在人体正气不足、有虚可乘的时候,如用力劳累之后,或因吃饭而出了汗,以致腠理开泄的时候,就容易被邪气所侵袭。因为足三阳经的循行通路,都是由头至足,自上而下的,所以邪气侵入面部,就由此下入于足阳明胃经;邪气侵入项部,就由此下入于足太阳膀胱经;邪气侵入颊部,就由此下入于足少阳胆经。外邪并没有侵入头面部,而是直接侵入了在前的胸膺、在后的脊背以及在两侧的胁肋部,也会分别侵入上述三阳经而在其各自所属的循行通路上发病。

黄帝问:外邪侵袭阴经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回答说:外邪侵入阴经,通常是从手臂或足胫的内侧开始的。因为在手臂和足胫的内侧这些地方,皮肤较薄,肌肉也较为柔润,所以身体各部位都同样感受到风邪时,这些部位最容易受伤。

黄帝问:外邪侵袭了阴经之后,会使五脏受到伤害吗?

岐伯回答说:身体虽然感受了风邪,却不一定会影响到五脏。由此而言,外邪侵入阴经后,若是五脏之气充实,即使有邪气侵入了,也不能够停留,而只能从五脏退还到六腑。因此,阳经感受了邪气,就能直接在本经上发病;而阴经感受了邪气,若是脏气充实,邪气就会由里出表,流传到和五脏相表里的六腑而发病。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