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上述各类疾病,应当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以上诸病中,肾气所主的呵欠病,应补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肺气所主的呃逆病,应补手太阴肺经以及足少阴肾经;哽咽是阴盛阳衰的病证,应补足太阳膀胱经、泻足少阴肾经;身上发冷的振寒证,应补各条阳经上的穴位;嗳气病,应补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穴位;经常打喷嚏的,应补足太阳膀胱经的攒竹穴;肢体懈...
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黄帝曰:愿闻口传。岐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论不在经者,请道其方。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优,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 黄帝曰:顺之奈何?...
黄帝问:精、气、津、液、血、脉六气在人体的有余和不足,如精气的多少、津液的虚实、血脉的清浊之类情况,怎样才能知道呢? 岐伯说:精虚,会使人耳聋;气虚,会使人的眼睛视物不明;津虚的,腠理开泄,使人大量出汗;液虚的,四肢关节屈伸不灵活,面色枯槁没有光泽,脑髓不充实,小腿酸软,经常耳鸣;血虚的,面色苍白,晦暗无光;脉虚的,脉管空虚...
黄帝说:我听说过人体有精、气、津、液、血、脉的说法,我原以为这些不过是一种气而已,人们却把它分为六种,我不明白这样分的原因。 岐伯说:男女交合之后,可以产生新的生命体,这种在形体出现以前,构成形体的基本物质,叫作精。什么...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
黄帝向伯高问道:我想了解一下六腑之中消化器官的状况,关于肠胃等脏器的大小、长短,以及容纳饮食谷物数量的多少,情况是怎样的呢? 伯高回答说:请让我详细地讲给您听。食物的出入及深浅、远近、长短的度数是这样的:口唇到牙齿间的距...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谷者,肠胃之大小长短,受谷之多少奈何? 伯高曰:请尽言之,谷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口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小肠后附脊,左环回日迭积,其...
人体要靠五脏之气营养全身,但五脏之气必须依靠胃气才能运营。否则,如果胃气不能与脏气一并运行,呈现出真脏脉,人就会死亡。
黄帝问:我想听听,正常的人七天不进饮食就会死亡,是什么原因? 伯高说:请让我谈一谈其中的缘故。胃的周长是一尺五寸,直径五寸,长二尺六寸,弯曲屈伸的容量,能容纳三斗五升食物,在通常情况下存留二斗食物和一斗五升水就满了。上焦具有输布精气的功能,也就是能够将中焦化生的精微物质布散全身,其中包括剽悍滑利的阳气,其余部分在下焦灌注到诸...
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伯高曰:臣请言其故。 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慓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 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
黄帝问:四海的正常和反常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人如果气海邪气充盛有余,就会出现胸中满闷,呼吸急促,面色红赤的症状;如果气海正气虚弱不足,就会气少而说话无力。人如果血海邪气充盛有余,就会常常感到自己身体庞大,郁闷不舒,...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听先生讲过刺法,您所讲的都是围绕营卫气血来谈的。人体中运行营卫气血的十二经脉,在内连属于五脏六腑,在外连络于肢体关节,你能把它们与四海联系起来吗? 岐伯说,人体也有四海与十二经水,与天地间的四...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岐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黄帝曰:以人应之奈何?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黄帝曰:远乎者,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愿闻应之...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针道于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之道,应若失,而据未有坚然者也。夫子之问学熟乎,将审察于物而心生之乎?岐伯曰: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水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圆,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顺之常也。...
黄帝问:邪气侵入内脏后,会发生什么样的病变呢? 岐伯说:邪气侵入内脏,如果疾病先发生在心,过一天就会传到肺,再过三天就会传到肝,再过五天就会传到脾,如果再过三天不愈,病人就会死亡。冬季死于半夜,夏季死于中午。
黄帝说:我从先生这里学习了九针的原则及疗法,自己又阅读了一些记载各种疗法的方书。其中有导引行气、按摩、灸、熨、针刺、火针及服药等疗法。在应用时,是只采用其中的一种疗法呢,还是同时综合运用多种疗法呢? 黄帝向岐伯...
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岐伯曰:诸方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尽行也。 黄帝曰:此乃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今余已闻阴阳之要,虚实之理,倾移之过,可治之属,愿闻病之变化,淫传绝败而不可治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要乎哉问也,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
人的内脏发生病变,总是在体表有所反映。所以,如果一个人的面色发生变化,必定是他的内脏出现了病变;同样,如果通过诊脉诊察到了一个人内脏有了疾病,他的形体必定也出现了异常,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人的形体和影子相随。
黄帝曰:余闻九针九篇,余亲受其词,颇得其意。夫九针者,始于一而终于九,然未得其要道也。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穷,流溢无极。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然余愿杂之毫毛,浑束为一,可乎? 岐伯曰:明乎哉问也!非独针道焉,夫治国亦然。 黄帝曰:余愿闻针道,非国事也。 岐伯曰:夫治国...
黄帝说:我想了解一下六腑与人体其他部位的相应关系。 岐伯回答说:肺与大肠表里相合,大肠在外与皮肤相应;心与小肠表里相合,小肠在外与血脉相应;肝与胆表里相合,胆在外与筋相应;脾与胃表里相合,胃在外与肉相应;肾与三焦、膀胱表里相合,三焦、膀胱在外与腠理毫毛相应。 黄帝问:它们之间的相应关系是如何表现的呢? 岐伯说:肺...
黄帝问:如何才能知道五脏的大小、高低、坚脆、偏正呢? 岐伯说:肤色发红、纹理细密的人,心脏小;皮肤纹理粗疏的人,心脏大。看不见胸骨剑突的人,心脏的位置高;胸骨剑突短小,高突如鸡胸的人,心脏的位置低。胸骨剑突长的人,心脏坚实;胸骨剑突软小薄弱的人,心脏脆弱。胸骨剑突直向下而不突起的人,心脏的位置端正;胸骨剑突偏向一侧的人,心脏...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
诊断疾病时,观察鼻部周围颜色的变化是其中重要一环,要想诊断准确,首先必须明确鼻部不同穴位与身体的对应关系。图中左侧穴位与右侧相同。
雷公拜了两拜说:讲得好啊!上面所说的突然死亡的人,能预测死亡的日期吗? 黄帝说:通过观察面部色泽的变化,就可以推测出病人突然死亡的时间。 雷公说:讲得好啊!我想听您详尽地谈一谈。 黄帝向雷公详细讲解...
雷公问:我听说,风邪是引发各种疾病的起因;气血逆乱的痹证、厥证,是由寒邪和湿邪引起的。从面部色泽上应当怎样进行辨别呢? 黄帝说:这应当通过观察两眉间的色泽来辨别,色泽浮露浅薄的是风邪引起的病变;色泽沉滞晦浊的是痹证;病色...
雷公问:疾病是在逐渐加重,还是将要减轻,应当怎样判断呢? 黄帝说:疾病在人体的表里内外都可以发生,对疾病加重或减轻的推断,不但要运用色诊,还要结合脉诊。切按病人的寸口脉时,如果脉象滑、小、紧而沉,说明是阴邪侵入五脏,疾病会逐渐加重;如果人迎脉大、紧而浮,表明是阳邪侵入六腑,疾病也会逐渐加重。如果寸口脉的脉象浮而滑,说明五脏的...
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 黄帝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雷公曰:五言之辨,奈何?黄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
黄帝向少俞问道:假如有几个人在这里,他们的行为举止一样,同时行走或是站立,年龄大小相通,所穿衣服的厚薄也相同,突然遇到狂风暴雨等异常气候变化,结果有的人会生病,有的人不会生病,有时都会生病,有时都不会生病,这是什么原因呢? 少俞说:您想先了解哪方面的情况呢? 黄帝说:所有问题我都想知道。 少俞说:春季当令的是温风...
秋凉风,冬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黄帝曰:四时之风,病人如何?少俞曰: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黄帝曰:黑色不病乎?少俞曰: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
黄帝向少俞问道:人体筋骨的强与弱,肌肉的坚与脆,皮肤的厚与薄,腠理的疏与密,都各不相同,他们对针刺和灸灼所致疼痛的忍受力是怎样的呢?另外,肠胃的厚与薄、坚与脆也不一样的人,他们对药物的忍受力又是怎样的呢?希望听您详尽地讲一讲。
黄帝问于少俞曰: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针石火焫之痛何如?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其于毒药何如?愿尽闻之。 少俞曰:人之骨强、筋弱、肉缓、皮肤厚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火焫亦然。 黄帝曰:其耐火煤者,何以知之? 少俞答曰:加以黑色而美骨者,耐火焫。黄帝曰:其不耐针石之痛者,何以知之? 少...
黄帝问:人的血气盛衰,以及从生到死整个过程的情况,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岐伯说:人生长到十岁的时候,五脏开始发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气的运行已经畅通,人体发育的根源为肾脏之精气,精气由下部朝上运行,所以喜欢行走跑动。人到二十岁的时候,血气开始充盛,肌肉也开始发达,所以行动更为敏捷,走路也快。人到三十岁的时候,五脏已经发育健全,...
《内经》认为,生命的产生以母亲的血和父亲的精为基础来获得神气。这和现代科学认为的精卵结合产生生命的观点是一致的。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想知道,人在生命开始时,是以什么作为基础,以什么作为外卫的呢?失去什么就会死亡?得到什么才能生存呢? 黄帝向岐伯请教人的生命基础、外卫和生死的相关知识。 岐伯回答说:人在生命开始时,以母...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 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或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 岐伯曰: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
《 黄帝内经 》中多次提到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五味分别归走五脏,五脏分别有各自的喜好之味,五味又分别滋养五脏,具体内容为:
五脏病变的禁忌如下:肝脏病变禁忌辛味,心脏病变禁忌咸味,脾脏病变禁忌酸味,肾脏病变禁忌甘味,肺脏病变禁忌苦味。 肝脏病变面色发青,宜食甘味食物,粳米饭、牛肉、大枣、葵菜,都是甘味食物。 心脏病变面色发赤,宜食酸味食物,狗肉...
黄帝问:您能给我讲讲饮食的五味吗? 伯高说:我愿意详细地讲述一下这些情况。在五谷中,粳米味甘,芝麻味酸,大豆味咸,小麦味苦,黄米味辛。在五果中,枣子味甘,李子味酸,栗子味咸,杏子味苦,桃子味辛。在五畜中,牛肉味甘,狗肉味...
黄帝问:希望听您讲讲,五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食物进入人体后,五味如何分别进入五脏呢? 伯高说:胃是五脏六腑所需水谷精微汇聚的地方。饮食五谷进入人体后都要进入胃中,五脏六腑都要从胃接受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食物的五味同五脏的关系,是按五味、五脏的五行属性相联系的,饮食五味分别进入各自所喜爱的脏器内。味酸的食物,首先...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绘古代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态度与追逐,并将矛头指向了黑暗的政治与迂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