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重点论述了热病的证候、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判断,所以篇名“热病”。
本篇的主要内容有:一、论述偏枯与痱病的鉴别方法和治疗原则;二、叙述各种热病的诊断和治疗,热病的九种禁忌针刺的死证,以及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穴位;三、简要介绍气喘、心疝、喉痹、目中赤痛、风痉、癃、男子如蛊、女子如怚等杂病的取穴治疗方法。
所谓用针刺法治疗热病时,常用的五十九个穴位是:两手指端外侧各有三个穴位,内侧也各有三个穴位,左右共十二个穴位;在双手的五指之间各有一个穴位,双手共有八个穴位,双足的五趾间也是如此;头部入发际一寸处两旁各有三个穴位,左右共六个穴位;在入发际三寸处的两旁各有五个穴位,两侧共十个穴位;耳前后各一个穴位,口下一个穴位,项中一个穴位,共六个...
热病有九种情况是死证,不能用针刺的方法治疗:第一,不出汗,两颧发红,呃逆的,是虚阳上越的死证;第二,泄泻,腹中胀满严重的,是脾气败绝的死证;第三,双目视物不清,发热不退的,是精气衰竭的死证;第四,老人和婴儿,发热而腹中满胀的,...
热病患者,先有皮肤疼痛、鼻塞、面部浮肿等症状的,是热伤皮毛,治疗的时候应该浅刺各经的皮肤部分,用九针中的第一针镵针,在热病的五十九腧穴中选穴针刺。鼻长小疹,也是邪在皮毛的表现,肺与皮毛相合,因此治疗时要取肺经的腧穴,而不能取属火的心经腧穴治疗。这是因为心属火,心火会克制肺金。 热病初起,感到身体艰涩不爽,心中烦闷,口唇和咽喉...
患热病的第三天,如果寸口的脉象平稳,而人迎部的脉象躁动不安,说明是邪在表而未入里,治疗时可取用阳经上治疗热病的五十九个腧穴进行针刺,以达到祛除在表的热邪,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作用,同时采用充实阴经的补针,以补益阴精的不足。如果病人发热很严重,但气口和人迎的脉象都显得很平静,则是阳病现阴证,一般不能针刺。如果能够进行针...
偏枯病,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而疼痛,如果病人言正常,神志清楚,表明病邪仍在分肉腠理之间,并未入里,治疗时可以让病人卧床并发汗,再用九针中的大针治疗。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就可以康复了。痱病的症状,表现为身上没有疼痛的感觉,四肢弛缓,不能屈伸,神志有些混乱,但不严重,语言虽然模糊,但还能听懂,是病情较轻,还可以治疗;如...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身热甚,...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绘古代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态度与追逐,并将矛头指向了黑暗的政治与迂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