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五味归走五脏

黄帝问:希望听您讲讲,五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食物进入人体后,五味如何分别进入五脏呢?

伯高说:胃是五脏六腑所需水谷精微汇聚的地方。饮食五谷进入人体后都要进入胃中,五脏六腑都要从胃接受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食物的五味同五脏的关系,是按五味、五脏的五行属性相联系的,饮食五味分别进入各自所喜爱的脏器内。味酸的食物,首先进入肝内;味苦的食物,首先进入心内;味甘的食物,首先进入脾内;味辛的食物,首先进入肺内;味咸的食物,首先进入肾内。饮食五谷所化生的津液,在体内流行而布散全身,营气和卫气就会旺盛通畅,剩余的部分就化成糟粕,由上而下随着二便而排出体外。

五味归走五脏黄帝向伯高请教五谷的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黄帝问:营气和卫气是如何运行的呢?

伯高说:饮食五谷进入胃后,所化生的精微部分从胃出来而分别到达上焦和下焦,通过肺而灌溉营养五脏。水谷精微在输布于全身时,分出两条途径,其中所化生的精纯部分是营气,在脉中运行,所化生的运行迅猛、滑利的部分是卫气,在脉外运行,这就是营气和卫气的运行道路。水谷精微的另一部分与吸入的清气结合而形成宗气,宗气不像营气、卫气一样周流全身,而主要是积聚在胸中,所以胸中也称为气海。宗气出自于肺,沿着咽喉上行,呼则出,吸则入,保证人体正常的呼吸运动。天地的精气,在体内代谢的大致情况是,宗气、营卫和糟粕三方面都输出,而另一方面又要从天地间吸入空气与摄入饮食,以补给全身营养的需要。所以,人如果半天不进饮食,就会感到气有所衰退,一天不进饮食,就会感到气少了。

上一篇:五味与养生
下一篇:五味 原文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