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咳论篇原文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

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帝曰:何以异之?

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

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肺咳不已则大肠变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此皆紧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

上一篇:五脏咳
下一篇:暂无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