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诊脉查病

脉象洪大,是由于阴精不足而阳有余,是热中之病。脉象来时迅疾而去时徐缓,是由于上部实而下部虚,会出现厥逆、癫仆一类的疾病。脉象来时徐缓而去时急疾,是由于上部虚而下部实,容易产生疠风一类的疾病。患这种病的原因,是阳气虚而失去了捍卫的功能,从而感受邪气而发病。两手脉都沉细而数的,是少阴经经气逆乱的疾病。如果脉象沉细数而散乱,就是阴血亏损,容易出现阴虚阳亢的虚劳寒热病。脉浮而散乱,容易产生眩晕仆倒的疾病。

诊脉查病

如果脉象浮而不躁急,表示病邪在阳分,容易出现发热的症状,疾病在足三阳经;如果脉象浮而躁急,则病在手三阳经。如果脉象细而沉,表示病在阴分,症状为骨节疼痛,疾病在手三阴经;如果脉象细沉而静,表示病在足三阴经。如果脉搏跳动几次就出现一次停歇,说明病在阳分,这是阳热郁滞的脉象,会出现泄利或大便带脓血的疾病。诊察到各种有病的脉象而切按时,如果脉象发涩,说明阳气有余;脉象滑利,说明阴气有余。阳气有余就会身热而无汗;阴寒有余就会多汗而身冷;阴气阳气都有余,就会无汗而发冷。如果按脉时轻按不见脉动,重按才见脉象沉而不浮,说明病在内而不在外,是心腹有积聚病。如果按脉时重按不见脉动,轻按才见脉象浮而不沉,说明病在外而不在内,是身体发热之证。如果诊脉时,只有上部有搏动,下部则脉象虚弱,就是上实下虚,就会出现腰足清冷的疾病。如果诊脉时,只有下部有搏动,上部则脉象虚弱,就是上虚下实,就会出现头项疼痛的疾病。如果重按到骨头才感觉到虚弱的脉动,表明阳气不足,会出现腰脊疼痛及身体的痹证。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尺肤诊脉法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