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色脉诊察法

黄帝说:讲得好!我想在为病人诊治时,能够洞察病人死生,明辨疾病的疑惑,如果掌握其中的要领,心中就如同有日月之光照耀一样的明了,这样的诊法可以讲给我听吗?

岐伯说:在诊法上,色和脉的诊察方法是上古帝王所珍重,先师所传授的。上古有位名医叫作僦贷季,他研究望色和切脉的道理,通达神明,能够联系到金木水火土以及四时、八风、六合,从正常的规律和异常的变化来综合分析,观察其中的变化奥妙,从而知道其中的要领。我们如果想懂得这些要领,就必须研究人的气色和脉息。气色就像太阳一样,有阴有晴,脉息就像月亮一样,有盈有亏,从气色和脉息中得其要领,就是诊病的关键。而气色的变化,与四时的脉象是相对应的,这是上古帝王所十分重视的,如果能明白原理,心领神会,就可以运用无穷。所以就能从这些观察中间掌握疾病的情况,知道去回避死亡而达到生命的安全。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就可以长寿,而人们就将称奉你为“圣王”。中古时期的医生治病,大多是在疾病刚一发生就能及时治疗,先用汤液十天,以去除“八风”“五痹”等病邪。如果十天不能治愈,再用草药治疗。医生能够掌握病情,处理得当,所以邪气会被制服,疾病也就会痊愈。至于后世的医生治病,就不是这样了,治病时不能根据四时的变化,不知道阴阳变化与气色、脉息的关系,也不能够辨别病情的顺逆,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了,才想用微针从外部治疗,用汤液从内部治疗。这些医术粗浅、草率愚笨的医生,还认为这样就能治愈疾病,却不知道疾病已经形成,已经无法治愈了,以至于原来的疾病没有痊愈,又因为治疗的错误,产生了新的疾病。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