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动力。通,即相通的意思。天,自然界的代称。中国古代的传统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相通,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天人相应”的观点,也是本篇的核心思想。

本篇的主要内容有:一、指出人体内阳气的重要性,以及阳气损伤后引起的各种病变;二、指出阴阳平衡协调,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三、指出四时气候和饮食五味都能影响五脏而致病。

生气通天论篇原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详细翻译

阴阳平衡是养生的根本

黄帝说:自古以来,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就是息息相通的,这是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就是天之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无论是天下的九州之地,还是人的九窍、五脏、十二节,都与自然之气相通。天之阴阳化生出地之五行,阴阳之气又依盛衰消长而分为三阴三阳。如果经常违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邪气就会伤害人体。因此,适应这个规律是寿命得以延续的根本。 天之阴阳化生出地之五行。 天地间的天气清净,人的精神就相应地...

详细翻译

阳气的重要性

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如果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也会暗弱不足。所以,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借助太阳的光明普照而显现的,同样,人体的阳气也应当在上部和体表运行,以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如果人感受了寒邪,阳气就会像门轴在门臼中运转一样活动于体内,起居不宁,扰动阳气,使神气外泄而浮荡。如果感受了暑邪,就会多汗而烦躁,喝喝地喘气,即使烦...

详细翻译

四季邪气的更替

如果受到雾露风寒等邪气的侵犯,就会发生寒热。所以,春天被风邪所伤,邪气滞留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被暑邪所伤,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秋天被湿邪所伤,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成为痿厥病;冬天被寒气所伤,到来年的春天,就必定要发生温病。这就是说,四时的邪气,会交替伤害人的五脏。...

详细翻译

过食五味对身体的伤害

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五味的营养。但是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因过食五味而受到伤害。过食酸味,会使肝气集聚而亢盛,脾气就会衰竭;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就会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面色发黑,肾气就会失去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濡滞,胃气就会薄弱;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就会受损。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固密,这样,就...

详细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