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通天论篇原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生气,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动力。通,即相通的意思。天,自然界的代称。中国古代的传统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相通,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天人相应”的观点,也是本篇的核心思想。
本篇的主要内容有:一、指出人体内阳气的重要性,以及阳气损伤后引起的各种病变;二、指出阴阳平衡协调,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三、指出四时气候和饮食五味都能影响五脏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