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

胃的经脉足阳明经,从鼻孔两旁的迎香穴开始,上行于鼻根部左右相交,并缠束旁侧的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到达内眼角睛明穴之后再向下行,沿鼻的外侧,入于上齿龈内,继而回转出来挟行于口旁,并环绕口唇,再向下交会于口唇下方的承浆穴处,然后再沿腮部后方的下缘退行而出于大迎穴,又沿着下颌角部位的颊车,上行至耳的前方,通过足少阳胆经所属的客主人穴,沿着发际,上行至额颅部;它有一条支脉,从大迎穴的前方,向下行至颈部的人迎穴处,再沿喉咙进入缺盆,向下贯穿横膈膜,而连属于本经所属的脏腑胃腑,并连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脏腑脾脏;其直行的经脉,从缺盆处下行至乳房的内侧,再向下挟行于脐的两侧,最后进入阴毛毛际两旁的气街部位的气冲穴;另有一条支脉,起始于胃的下口处,再顺着腹部的内侧下行,到达气街的部位,而与前面所讲的那条直行的经脉相会合,再由此下行,沿着大腿外侧的前缘到达髀关穴处,而后直达伏兔穴,接着再下行至膝盖,并沿小腿胫部外侧的前缘,下行至足背部,最后进入足次趾的外侧间,即足中趾的内侧部;还有一条支脉,在膝下三寸的地方分出,下行到足中趾的外侧间;又有一条支脉,从足背面的冲阳穴别行而出,向外斜走至足厥阴肝经的外侧,进入足大趾,并直行到大趾的末端,而与足太阴脾经相连接。

如果外邪侵犯,导致足阳明胃经的经气发生异常的变动,就会出现全身发冷并颤抖,就好像被冷水淋湿过一样,以及频频伸腰、不停地打呵欠、额头黯黑等症状,发病时怕见人和火光,听到木器撞击所发出的声音就会惊慌恐惧,心跳不安,所以病人喜欢关闭门窗而独处室内,在病情严重时,病人就会出现想要爬到高处去唱歌、脱了衣服乱跑,以及腹胀肠鸣等症状,这种疾病叫作骭厥病。如果足阳明胃经主治的血分发生病变,就会出现发高烧而神志不清的疟疾,热邪过胜就会导致出暴汗,鼻流清涕或鼻出血,口角歪斜,口唇生疮,颈部肿大,喉肿闭塞,腹部因水停而肿胀,膝盖部肿痛,足阳明胃经沿着胸膺、乳部、气街、大腿前缘、伏兔、胫部外缘、足背等处循行的部位都发生疼痛,足中趾不能灵活动弹。本经经气过盛时,就会出现胸腹发热的病状;如果气盛而充于胃腑,使胃腑之气有余,就会出现胃热所导致的谷食易消而时常饥饿,以及小便颜色发黄等症状。本经经气不足时,就会出现胸腹部发冷而战栗;如果胃中阳虚有寒,以致运化无力,水谷停滞中焦,就会出现胀满的病象。上述这些病证在治疗时,经气亢盛所导致的要用泻法,经气不足所导致的要用补法;属于热证的要用速针法,属于寒证的要用留针法;属于阳气内衰以致脉道虚陷不起的要用灸法;既不属于经气亢盛,也不属于经气虚弱,而仅仅是经气运行失调的,就要取用本经所属的腧穴来调治。属于本经经气亢盛的,人迎脉的脉象要比寸口脉的脉象大三倍;而属于本经经气虚弱的,人迎脉的脉象反而会比寸口脉的脉象小。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