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道:疾病有标病和本病的分别,刺法有逆治和从治的不同,这是什么意思?
岐伯回答说:大凡针刺的准则,必须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把病情的前期和后期联系起来研究,然后恰当地运用逆治和从治的方法,灵活地处理治疗中的治标和治本的关系。所以说,有的病在标就治标,有的病在本就治本,有的病在本却治标,有的病在标却治本。所以,在治疗上,有治标而缓解的,有治本而见效的,有逆治而痊愈的,有从治而成功的。所以,懂得了逆治和从治的原则,就能进行正确的治疗而没有疑虑;知道了治标和治本之间的轻重缓急,治疗时就能手到病除,万无一失;如果不懂得标本,就是胡乱施治了。
黄帝向岐伯请教标病和本病、逆治和从治的区别。
关于阴阳、逆从、标本的道理,作为一种原则,可以使人由小到大地认识疾病,所以从阴阳标本逆从的道理,就可以知道许多疾病的利害关系;由少可以推多,执简可以驭繁,所以从一种疾病可以推知许多疾病的道理。从浅显入手可以推知深微,观察目前的现象可以了解它的过去和未来,谈论标本的道理,这两个字容易理解,但真正掌握与熟练运用就不容易做到了。
迎着病邪而泻的方法就是“逆治”,顺应经气而补的方法就是“从治”。先患某病而后发生气血逆乱的,先治它的本病;先气血逆乱而后生病的,也应先治它的本病;先感受寒邪而后生病的,先治它的本病;先有病而后感受寒邪的,也应先知它的本病;先患热病而后生病的,先治它的本病;先患热病而后生中满腹胀的,先治它的标病;先有某病而后发生泄泻的,先治它的本病;先有泄泻而后发生其他疾病的,先治它的本病。必须先把泄泻调治好,然后再治别的病。先患某病而后发生中满腹胀的,先治它的标病;先患中满腹胀而后出现烦心不舒症状的,先治它的本病。人体在发生疾病的过程中有邪气和正气的相互作用。凡是出现了大小便不利的,先通利大小便以治其标病;大小便通利的,则先治其本病。疾病发作表现为有余的实证,就用“本而标之”的治法,即先祛邪以治其本,而后调理气血,恢复生理功能以治其标病;疾病发作表现为正气不足的虚证,就用“标而本之”的治法,即先固护正气防止虚脱以治其标,而后祛除邪气以治其本。总之,必须谨慎地观察疾病的轻重深浅,以及缓解期与发作期中标本缓急的不同,根据病情用心治疗调理。病轻或处于缓解期的,可以标本同治;病重或处于发作期的,应当采用专一的治本或治标的方法。另外,如果先有大小便不利而后并发其他疾病,应当先治其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