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神明论篇原文
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 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是故天温日月,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八正,即一年当中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个节气的正气,在本篇中代指四时八正、日月星辰的变化。神明,即心领神会,明白透彻的意思,在本篇中喻指上工神医高超的诊疗水平。
本篇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说明用针刺治疗,必须结合四时八正、日月星辰的变化,准确把握这些变化对人体气血虚实的影响;二、介绍针刺补泻中“方”和“圆”的关键要领;三、提出诊疗水平上“形”与“神”两种不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