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三部九候的诊断方法

黄帝问:诊察的方法是怎样的?

岐伯说:必须先观察测量病人身形的肥瘦,了解其正气虚实。实证要用泻法,虚证要用补法。首先要去除血脉中的凝滞,然后再调补气血的虚实,不论治疗什么病,都以达到气血平调为准则。

三部九候的诊断方法

诊察时先要观察测量病人的胖瘦情况和病人身体的正气虚实。

黄帝问:怎样决断死生?

岐伯说:形体充盛,脉象反而细弱,气短,呼吸困难,危险。身体瘦弱,脉搏反而洪大,胸中喘满而多气的大多会死亡。一般来说,形体与脉气一致的人能活;脉息时快时慢,错杂不调的人会生病。如果三部九候之脉都失去了正常脉象,人就会死亡。上下左右的脉象如果像舂杵捣谷一样参差不齐,说明病情非常严重。上下左右的脉息失去和谐,以至于无法计数,是死亡的征候。中部之脉虽然和谐调匀,但上部和下部的众脏之脉已经失常的,也会死亡;中部的脉较上下两部偏少的人可能会死亡。眼眶内陷,是正气衰竭的现象,也会死亡。

三部九候的诊断方法黄帝问:怎样知道疾病的部位呢?

三部九候的诊断方法

黄帝向岐伯请教九候与天地的道理。

岐伯说:诊察九候脉的异常变化,就能知道病变的部位。九候之中,有一部独小,或是独大,独疾,独迟,独热,独寒,独陷下,都是有病的现象。将左手放在病人的左脚上,距离内踝五寸的地方按着,用右手指在病人足内踝上轻弹,这时医生的左手就会有振动的感觉,如果振动的范围超过五寸,软滑而匀和,说明正常无病;如果振动急剧迅疾,应手快速而混乱不清,说明身体有病;如果振动微弱,应手迟缓,说明身体有病;如果振动不能达到五寸,用较大的力量弹仍没有反应,就是死候。身体极度消瘦,体弱不能行动,是死亡之证。中部之脉或快或慢,无规律,是气脉败乱的征兆,也是死证。如果脉象出现代脉或钩脉,说明病在络脉。九候之脉,应相互适应,上下一致,不应该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如果九候之中有一候不一致,就是病态;二候不一致,则说明病重;三候不一致,则说明病已经很危险。所谓不一致,就是九候之间,脉动的节律不同。诊察病邪所在的脏腑,就可以推测死生的时间。临症诊察,一定要先知道正常的脉象,然后才能辨别有病的脉象。如果见到真脉脉象,且病邪胜,就会死亡。足太阳经脉气绝的人,两脚不能屈伸,死亡的时候一定会出现眼睛上视的症状。

下一篇:三部九候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