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阴阳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黄帝说:阴阳,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领,是万物发展变化的起源,也是一切事物新生、成长、变化、毁灭的动力源泉,所以治疗疾病的时候,必须以阴阳为根本去进行考察。用自然界的变化来比喻,阳气积聚而上升,就成为天;阴气凝聚而下降,就成为地。阴主静,阳主动;阳主生发,阴主成长;阳主杀伐,阴主收藏。阳能化生为力量,阴能够成就万物的形体。寒达到了极点就会生热,热达到了极点就会生寒。寒气的凝聚能产生浊阴,热气的升腾能产生清阳。清阳之气在上,如果不能上升,就会发生泄泻症。浊阴之气在下,如果不能下降,就会引发胀满之病。这就是违背了阴阳运行规律,因此疾病也有顺证和逆证的区别。

阴阳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阳能化生为力量,阴能够成万物的形体。

清阳之气变为天,浊阴之气变为地。地气蒸腾上升而成为云,天气凝结下降而成为雨。雨从天而降,但却出自于地气,云由地气形成,却出自于天气。人体的变化也是这样,清阳之气出于耳、目、口、鼻等上窍,浊阴之气出于前、后阴下窍。清阳从腠理发散,浊阴内注于五脏。清阳使四肢得以充实,浊阴使六腑能够相安。

水主阴,火主阳。阳是无形的气,阴则是有形的味。食物进入身体中的胃腑,经过腐熟蒸化能化生出水谷中的清气。清气进入五脏而与五脏精气结合,而化生出人体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精依赖于水谷清气的补养,形体依赖于饮食无味的补给。食物经过生化而成为精,精气化后用来充养形体。如果饮食不节制,就会损害形体,气偏盛,也会损伤精。精血充足,又能够化生为气,五味太过又能够伤害气。

阴阳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阴阳,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

属阴的五味从下窍排出,属阳的真气从上窍泄出。五味之中,味浓厚的属纯阴,味清淡的属阴中之阳;阳气之中,气醇厚的属纯阳,气薄弱的属阳中之阴。五味之中,味浓厚的会使人泄泻,味薄弱的能使肠胃通利。阳气之中,气薄弱的能渗泻邪气,气坚厚的能助阳发热。阳气亢盛能使元气衰弱,阳气正常能使元气旺盛。因为亢盛的阳气会侵蚀元气,而元气有赖于正常的阳气,所以过盛的阳气会耗散元气,正常的阳气能使元气增强。气味之中,辛甘而有发散作用的属阳,酸苦而有涌泻作用的属阴。

阴阳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阴阳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如果阴气偏胜,阳气必然受到损害而引发病变。同样,如果阳气偏胜,阴气也必定受到损害而引发病变。阳气偏胜就会表现为热性病,阴气偏胜就会产生寒性病。寒到极阴阳之气调和是人体健康之本在人的身体中,阳主外,开发肌肤腠理;阴主内,游走于六腑,归藏于五脏,帮助身体吸收营养,排出糟粕。

阴阳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
点,又会出现热象;热到极点,又会出现寒象。寒邪能够损害人的形体,热邪能损伤人的真气。真气受伤,会引发疼病;形体受到损害,就会因为肌肉壅滞而肿胀。所以,凡是先痛后肿的,就是因为气病而伤及形体;凡是先肿后痛的,就是因为形体先受到了损害,然后影响了真气。体内风邪偏盛,形体就会动摇、颤抖,手足痉挛;热邪偏盛,肌肉就会出现红肿;燥邪偏盛,津液就会出现干枯;湿邪偏盛,就会出现泄泻。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时的更替和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形成了生、长、收、藏的规律,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种气候。人有五脏,五脏化生出五气,产生出喜、怒、悲、忧、恐这些不同的情志。所以,过喜过怒,都会伤气,寒暑外侵,则会损伤形体;大怒会伤阴气,大喜会伤阳气。如果气逆上行,血脉阻塞,就会神气浮越,脱离形体而去。如果喜怒不节制,寒暑不调适,就会危害人的生命。所以说,阴气过盛就要走向它的反面而为阳,阳气过盛也要走向它的反面而为阴。因此,冬季感受的寒气太多,到了春季就容易患上温病;春季感受的风气太多,到了夏季就容易患上飧泄症;夏季感受的暑气太多,到了秋季就容易患上疟疾;秋季感受的湿气太多,到了冬季就容易发生咳嗽。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正东 评论 阴阳的相互作用是自:“水主阴,火主阳。……”这一段翻译的很妙。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