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应象大论篇原文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阴阳,既指天地四时之阴阳,又指人体之阴阳。应,即对应、相应。象,指的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各种现象。阴阳是中国传统医学以及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本篇内容将天地间的各种物象归属于阴阳,又结合五行学所将其分属于五行,所以名为“阴阳应象大论”。
本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论述天地万物的阴阳规律,以及人体与阴阳、四时、五行的内在关系;二是具体说明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