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既指天地四时之阴阳,又指人体之阴阳。应,即对应、相应。象,指的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各种现象。阴阳是中国传统医学以及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本篇内容将天地间的各种物象归属于阴阳,又结合五行学所将其分属于五行,所以名为“阴阳应象大论”。
本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论述天地万物的阴阳规律,以及人体与阴阳、四时、五行的内在关系;二是具体说明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治疗疾病。
中医治病最注重整体,不仅力求祛除疾病,而且要求不能增加新病。所以针刺时,如果经脉之气一方虚弱,一方旺盛,必先补虚弱的经气。 病在刚发生的时候,用刺法就可治愈。再泻旺盛的经气。
所以,邪风的到来,就像暴风骤雨一样迅猛,所以善于治病的医生,在病邪刚侵入皮毛的时候,就给予治疗;医术稍差的医生,在病邪侵入到肌肤时才治疗;医术较差的医生,在病邪侵入到筋脉时才治疗;医术更差的医生,在病邪侵入到六腑时才治疗;医术最差的医生,在病邪侵入到五脏时才治疗。如果病邪已经侵入到五脏,那么治愈的希望与死亡的可能性就各占一半。人们...
《内经》中用阴阳属性的原理诠释了人体发展的不平衡性:一般人左侧耳目聪明,右侧手足灵活,这是因为体内阴阳之气升降的结果。而聪明的人懂得顺应自然,调和阴阳,所以能虽老而体不衰。 天之阳气在西北方是不充足的,所以西北方属阴,而人与天气相应,右耳也就不如左耳敏锐。地之阴气在东南方是不充盈的,所以东南方属阳,而人左边的手足也就不如右边...
黄帝问:那么,怎样才能使阴阳调和呢? 岐伯说:能够掌握七损八益的道理,就可以做到阴阳调和;如果不知道借用七损八益,就会提早衰老。就一般人而言,到了四十岁,阴气已经减损了一半,起居行动上就会显得衰老了;到了五十岁,就觉得身体笨重,耳不聪,目不明;到了六十岁,阴气痿弱,肾气大大衰减,九窍功能减退,阴虚于下,阳浮于上,还会不时出现...
阴气或阳气太过,会使人体的阴阳失去平衡,导致疾病产生。 黄帝问:人该怎样取法于阴阳呢? 岐伯说:阳气太盛,身体就会发热,腠理紧闭,呼吸困难,俯仰反侧。手脚厥冷汗出不来并且发热,牙齿干燥,心中烦闷,如...
皮毛,在五脏中为肺,在五色中为白,在五音中为商,在五声中为哭,在人体的病变中为咳嗽,在七窍中为鼻,在五味中为辛,在情绪上为忧。忧虑损伤肺,但喜能抑制忧;热能损伤皮毛,但寒能抑制热;过食辛味能够损伤皮毛,但苦味能抑制辛味。 北方生...
黄帝问:我听说古代圣人,谈论人体的形态,辨別内在的脏腑;审察经脉的分布,联系会通六合,各按其经络循行起止;经气所注入的部位,各有它的名称;肌肉及骨骼相连结的部位,都有各自的起点;连属于骨骼的谿谷,都有各自的起点;分属部位的逆顺,各有它们的条理;四时阴阳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外在环境与人体内部的对应关系也各有表里。是否真的是这样呢...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绘古代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态度与追逐,并将矛头指向了黑暗的政治与迂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