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六气相复对人和自然界的影响

黄帝问:六气报复而致病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您问得真详细啊!厥阴风气之复,在人则病发为少腹部坚满,腹胁之内拘急暴痛。在自然界则表现为树木吹倒,尘沙飞扬,倮虫不得繁荣。人们易患厥心痛、多汗、呕吐、饮食不下或食入后又吐出、筋脉抽痛、眩晕、手足逆冷等病,甚至会出现风邪入脾,食入痹阻不能消化而吐出。如果冲阳脉绝,多属不治的死证。

少阴火气来复,则懊恼烦热从内部发生,出现烦躁、鼻塞流涕、喷嚏、少腹绞痛等症状,火势旺盛而现于外,则会咽喉干燥,大便时泄时止,动气生于左腹部而向上逆行于右侧,咳嗽,皮肤疼痛,突然失音,心痛,昏迷不省人事,甚至恶寒,振栗寒战,谵语妄动,寒退而发热,口渴欲饮水,少气,骨软萎弱,肠道梗塞而大便不通,肌肤浮肿,呃逆,嗳气。少阴火热之气生化推迟,因此流水不能结冰,热气流行过甚,介虫不蛰伏,人们多患痱疹、疮疡、痈蛆、痤、痔等外证,甚至会出现热邪入肺、咳嗽、鼻渊等症状。如果天府脉绝,多属不治的死证。

太阴湿气来复,则湿气变化而流行,在人体多发生身体沉重、胸腹满闷、饮食不消化、阴气上逆、胸中不爽、水饮生于内、咳喘有声等病。大雨时常降下,洪水淹没田地,鱼类游行于陆地。人们多病头顶疼痛而沉重,头部掉摇抽掣加剧,呕吐,神情默默,口吐清水,甚至会出现湿邪入肾、泄泻频仍不止的症状。如果太谿脉绝,多属不治的死证。

六气相复对人和自然界的影响

少阳热气来复,则大热将要到来,干燥灼热,有介虫死亡,人们多患惊恐瘛疭、咳嗽、衄血、心热烦躁、小便频数、怕风、厥逆之气上行、面如土色、眼跳不止等病,火气内生则上为口腔糜烂、呕逆、吐血,下为便血,发为疟疾,就会有恶寒鼓栗、寒极转热、咽喉干燥、口渴多饮、小便黄赤、少气、筋脉萎弱等病,气蒸热化则形成水病,传变为浮肿,甚则邪气入肺,咳嗽,便血。如果尺泽脉绝,多属不治的死证。

阳明燥金来复,则清肃之气流行,树木苍老干枯,兽类因之多发生疫病。人们的疾病多发生于胠胁,燥气偏行于左侧,经常叹息,甚则心痛痞满,腹胀而泄泻,呕吐苦水,咳嗽,呃逆,烦心,病在膈中,头痛,甚则邪气入肝,引发惊骇、筋挛等病。如果太冲脉绝,多属不治的死证。

太阳寒气来复,则寒气上行,雨水凝结成冰雹,禽类因此死亡。人们多病心胃生寒气,胸膈不宽,心痛痞满,头痛,容易悲伤,时常眩仆,饮食减少,腰臀部疼痛,屈伸不便。大地裂坼,冰厚而坚,阳光不温暖,人们就多病少腹痛牵引睾丸并连及腰脊,逆气上冲于心口,以致唾出清水或呃逆嗳气,甚则邪气入心,善忘善悲。如果神门脉绝,多属不治的死证。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