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客主相胜时出现的疾病与治疗

黄帝问:客气与主气相胜所致之病是怎样的?

岐伯说:厥阴司天,客气胜则病耳鸣,眩晕,甚至咳嗽;主气胜则病胸胁疼痛,舌强难以说话。

少阴司天,客气胜则病鼻塞流涕,喷嚏,颈项强硬,肩背部闷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视物不清,甚至浮肿,出血,疮疡,咳嗽气喘;主气胜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撑胀满。

太阴司天,客气胜则病头面浮肿,呼吸气喘;主气胜则病胸腹满,食后精神昏乱。

少阳司天,客气胜则病赤疹发于皮肤,进而发为赤游丹毒,并出现疮疡、呕吐气逆、喉痹、头痛、咽喉肿、耳聋、血溢等症状,内症为手足抽搐之症;主气胜则病胸满,咳嗽,仰息,甚至咯血,两手发热。

阳明司天,清气复胜而有余于内,则病咳嗽,衄血,咽喉窒塞,心膈中热,如果出现咳嗽不止而面白吐血的情况,就会死亡。

太阳司天,客气胜则病胸闷不利,鼻流清涕,一旦受寒即咳嗽;主气胜则病喉有痰鸣的声响。

厥阳在泉,客气胜则病大关节不利,内为痉强、拘挛、瘛疭,外为运动不便;主气胜则病筋骨振摇强直,腰腹时常疼痛。

少阴在泉,客气胜则病腰痛,尻、股、膝、髀足部发病,以及闷乱烦热,浮肿不能久立,大小便失常;主气胜则病逆气上冲,心痛发热,膈内及诸痹都发作,病发于胠胁,汗出不止,四肢厥冷。

太阴在泉,客气胜则病足痿,下肢沉重,大小便不时排泄,如果湿侵下焦,则发为濡泻以及浮肿、前阴病变;主气胜则病寒气上逆而痞满,饮食不下,甚至发为疝痛。

少阳在泉,客气胜则病腰腹痛而恶寒,甚至下痢白沫,小便清白;主气胜则热反上行而侵犯到心胸,出现心痛、发热、中焦格拒而呕吐等病。其他症状与少阴在泉所致者相同。

阳明在泉,客气胜则清凉之气扰动于下部,少腹坚满而频频腹泻;主气胜则病腰重,腹痛,少腹生寒,大便溏泄,寒气逆于肠,上冲胸中,甚则气喘不能久立。

太阳在泉,寒气复胜而有余于内,则病腰、尻疼痛,屈伸不便,股、胫、足、膝中疼痛。

黄帝说:讲得好。应该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上冲的抑之使其下降,陷下的举之使其上升,有余的折其盛势,不足的补其虚弱。以有利于正气的药物来辅助,以适宜的药食来调和。必须使主客之气安泰,根据其寒温。客主之气相同的用逆治法,相反的用从治法。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