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黄帝内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史上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黄帝内经》历来被视为中医之祖。
胜气和复气的变化规律

黄帝问:胜气复气的变化,时间的早晚是怎样的?

岐伯说:胜气的致病情况是,胜气到来就发病,等到病气积聚之时,复气就开始萌动了。复气的致病情况是,在胜气终了时疾病就开始发作,得其气之时位则加剧。胜气有轻重之分,复气也有多少之别,胜气和缓,复气也和缓;胜气虚,复气也虚,这是天道自然变化的常规。

黄帝问:胜复之气的发作,萌动之时不当其时位,或后于时位而出现,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因为气的发生和变化,盛衰有所不同。寒、暑、温、凉盛衰的作用,表现在辰、戌、丑、未四季月之时。所以,阳气的发动,始于温而盛于暑;阴气的发动,始于凉而盛于寒。春、夏、秋、冬四季之间,有一定的时差。所以,《大要》说:春天的温暖,成为夏天的暑热;秋天的肃杀,成为冬天的凛冽。谨慎体察四季月的变化,就能察知气候的回归规律,由此可以见到六气变化的结束,又可以知道六气变化的开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胜气和复气的变化规律

胜气和复气的变化规律

黄帝问:四时之气候的时差有常数吗?

岐伯说:大多三十天。

黄帝问:其在脉象上的表现是怎样的?

岐伯说:时差的脉象与正常时的脉象变化相同,当令的气候过去时,应时的脉象也随之消失。《脉要》说:春脉无沉象,夏脉无弦象,冬脉无涩象,秋脉无数象,是四时的气候互不相通的缘故。春天沉而太过的是病脉,夏天弦而太过的是病脉,冬天涩而太过的是病脉,秋天数而太过的是病脉;脉象参差错乱的是病脉,脉象反复出现的是病脉;气未去而脉先去的是病脉,气去而脉不去的是病脉,脉与气相反的是死脉。所以说,季节的气化变化与人体的脉象变化是完全一致的,就像秤杆和秤砣,只有相互协调才能维持平衡。阴阳之气清静和缓、消长平衡,生机就能协调平治;阴阳之气扰动不宁、消长失衡,就会引发疾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问:什么是幽和明呢?

岐伯说:太阴和少阴两阴相交至尽的时位就是幽;太阳和少阳两阳相接合明的时位就是明。幽和明与阴阳相配,就有了寒与暑的分别。黄帝问:什么是分和至呢?岐伯说:阴阳之气至而盛极的季节就叫作至,阴阳之气平分均等的季节就叫作分;冬至、夏至的时候,前后季节的气候变化和时令是一致的,春分、秋分的时候,前后季节的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冬至、夏至二至和春分、秋分二分是天地间气候变化的纲纪。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
型世言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约刻于崇祯五年(1632)。型者,模也,榜样之谓也,这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