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论述了多种痹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分类、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要素,是论述痹病的专篇,所以名为“痹论”。痹病,是一种由于邪风侵袭于人体肌肉骨节经络之间,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或痹阻不通,引起肢体关节疼痛、麻木、活动不便的病证。
本篇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论述痹病的含义,并指出其发病原因;二、从成因、四时、位置等不同角度对痹病进行分类归纳;三、说明痹病的发生与身体内部的血气失调有关;四、讲述痹病的性质、发病部位和预后的关系。
黄帝说:讲得好!痹病,有的疼痛,有的麻木,有的表现为寒,有的表现为热,有的皮肤干燥,有的皮肤湿润,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痛是寒气偏多,有寒气就疼痛。不痛而麻木,是患病很久的缘故,病邪深入,营卫之气运行涩滞,但经络还能疏通,所以不痛。皮肤得不到营养,所以麻木不仁。表现为寒象,是由于机体阳气不足,阴气偏盛。阴气助长了风寒湿的痹...
黄帝问:营气、卫气与风、寒、湿三气相合也会成痹病吗? 岐伯说:营气是水谷所化生的精气。它协调地运行于五脏,散布于六腑,然后进入脉中,循着经脉的道路上下运行,起到连贯五脏、联络六腑的作用。卫气是水谷所化生的悍气,流动迅疾而滑利,不能进入脉中,所以循行于皮肤肌肉之间,上熏蒸于肓膜,下聚合于胸腹。要是卫气的循行逆乱,就会生病,但只...
黄帝问:痹病的病邪会侵入人的内部而累及五脏六腑,是什么气使它这样的呢? 岐伯说:五脏都有与其相合的组织器官,病邪要是久留不除,就会侵入它所相应的内脏。所以,骨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藏于肾;筋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藏于肝;脉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藏于心;肌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内藏于脾;皮痹不愈,再感受邪气,就会...
黄帝问:痹病是怎样产生的? 岐伯说:由风、寒、湿三种邪气杂合伤人而形成痹病。其中,风邪偏胜的叫行痹,寒邪偏胜的叫痛痹,湿邪偏重的叫著痹。 黄帝问:痹病又可分为五种,都是什么?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着为筋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 帝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岐伯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绘古代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态度与追逐,并将矛头指向了黑暗的政治与迂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