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有被称为“真人”的人,他们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吐故纳新,吸收天地间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以保持精神内守,使身体与精神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所以能与天地同寿,没有终了的时候,这就是因得道而长生。 中古时代,有被称为“至人”的人,他们具有淳朴完美的道德,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符合天地阴阳的变化。顺应四时...
黄帝问:人年老之后就不能再生育,这是精力衰竭导致的,还是自然死亡生理变化规律就是这样呢? 岐伯说:女子到了七岁,肾气就开始旺盛,乳齿更换,头发生长。十四岁时,能够促进生殖机能的天癸开始成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就具备了生育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平和充盈,智齿生出,身高长到最高点。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
黄帝向岐伯问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超过了百岁,但行动没有衰老的迹象;现在的人,年龄刚过五十,而动作就显得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的不同呢,还是今天的人们不懂得养生之道呢? 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大多懂得养生之道,能够取法于阴阳变化的规律而起居生活,并加以适应和调和,饮食有节制,作息有一定的规律,既不过度操劳,又不会过...
天气,是清净光明的,蕴藏着清净光明的生生之德,运行不止,所以能永远保持它内蕴的力量而不会衰弱消亡。如果天气阴晦,日月就会失去光辉,阴霾邪气也会乘虚而入,酿成灾祸。这样就会导致阳气闭塞不通,沉浊的地气遮蔽光明。云雾弥漫,地气不得上应于天,甘露也就不能降下了。天地之气不能交融,万物的生命就不能成长,就连自然界里的名果珍木也会枯死。邪恶...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
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五味的营养。但是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因过食五味而受到伤害。过食酸味,会使肝气集聚而亢盛,脾气就会衰竭;过食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就会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面色发黑,肾气就会失去...
如果受到雾露风寒等邪气的侵犯,就会发生寒热。所以,春天被风邪所伤,邪气滞留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被暑邪所伤,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秋天被湿邪所伤,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成为痿厥病;冬天被寒气所伤,到来年的春天,就必定要发生温病。这就是说,四时的邪气,会交替伤害人的五脏。
黄帝说:自古以来,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就是息息相通的,这是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就是天之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无论是天下的九州之地,还是人的九窍、五脏、十二节,都与自然之气相通。天之阴阳化生出地之五行,阴阳之气又依盛衰消长而分为三阴三阳。如果经常违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邪气就会伤害人体。因此,适应这个规律是寿命得以延续的...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
古人用五行来解释宇宙间一切问题,用五脏与五行、五色、五味、五音等对应,来解释疾病产生的原因,判断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五脏六腑所出现的变化。
黄帝问:五脏与四时相应外,都各有所用吗? 岐伯说:有。比如东方的颜色是青色,与人体的肝相应。肝开窍于目,精气内藏于肝,发病部位多在头部。在五味中属酸,在五行中属木,在五畜中为鸡,在五谷中为麦。与四时中的夏季相应,在天体中为岁星,它的疾病多发生在筋部。在五音中为角,在五行生成数中为八,在五气中为腥臊。
精,是人体的根本。所以,阴精内藏而不外泄,春天就不会患上温热病。夏天暑热之时如果不能排汗散热,到秋天就会患上风疟病。 所以说:阴阳之中,各有阴阳。白昼属阳,清晨到中午,是阳中之阳;中午到黄昏,则是阳中之阴。夜晚属阴,日落到半夜,是阴中之阴;半夜到清晨,则是阴中之阳。人的阴阳之气也是这样。
黄帝问道:天有八方之风,人的经脉有五脏之风,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回答说:自然界的八方之风是外部的致病邪气,它侵犯经脉,产生经脉的风病,风邪还会继续随着经脉而侵害五脏,使五脏发生疾病。所谓的感受一年中四时季节相克的情况,指的是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冬胜春。某个季节出现了克制它的季节气候,就是所说的四时相胜。 ...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肋;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
中医治病最注重整体,不仅力求祛除疾病,而且要求不能增加新病。所以针刺时,如果经脉之气一方虚弱,一方旺盛,必先补虚弱的经气。 病在刚发生的时候,用刺法就可治愈。再泻旺盛的经气。
所以,邪风的到来,就像暴风骤雨一样迅猛,所以善于治病的医生,在病邪刚侵入皮毛的时候,就给予治疗;医术稍差的医生,在病邪侵入到肌肤时才治疗;医术较差的医生,在病邪侵入到筋脉时才治疗;医术更差的医生,在病邪侵入到六腑时才治疗;医术最差的医生,在病邪侵入到五脏时才治疗。如果病邪已经侵入到五脏,那么治愈的希望与死亡的可能性就各占一半。人们...
《内经》中用阴阳属性的原理诠释了人体发展的不平衡性:一般人左侧耳目聪明,右侧手足灵活,这是因为体内阴阳之气升降的结果。而聪明的人懂得顺应自然,调和阴阳,所以能虽老而体不衰。 天之阳气在西北方是不充足的,所以西北方属阴,而人与天气相应,右耳也就不如左耳敏锐。地之阴气在东南方是不充盈的,所以东南方属阳,而人左边的手足也就不如右边...
黄帝问:那么,怎样才能使阴阳调和呢? 岐伯说:能够掌握七损八益的道理,就可以做到阴阳调和;如果不知道借用七损八益,就会提早衰老。就一般人而言,到了四十岁,阴气已经减损了一半,起居行动上就会显得衰老了;到了五十岁,就觉得身体笨重,耳不聪,目不明;到了六十岁,阴气痿弱,肾气大大衰减,九窍功能减退,阴虚于下,阳浮于上,还会不时出现...
阴气或阳气太过,会使人体的阴阳失去平衡,导致疾病产生。 黄帝问:人该怎样取法于阴阳呢? 岐伯说:阳气太盛,身体就会发热,腠理紧闭,呼吸困难,俯仰反侧。手脚厥冷汗出不来并且发热,牙齿干燥,心中烦闷,如...
皮毛,在五脏中为肺,在五色中为白,在五音中为商,在五声中为哭,在人体的病变中为咳嗽,在七窍中为鼻,在五味中为辛,在情绪上为忧。忧虑损伤肺,但喜能抑制忧;热能损伤皮毛,但寒能抑制热;过食辛味能够损伤皮毛,但苦味能抑制辛味。 北方生...
黄帝问:我听说古代圣人,谈论人体的形态,辨別内在的脏腑;审察经脉的分布,联系会通六合,各按其经络循行起止;经气所注入的部位,各有它的名称;肌肉及骨骼相连结的部位,都有各自的起点;连属于骨骼的谿谷,都有各自的起点;分属部位的逆顺,各有它们的条理;四时阴阳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外在环境与人体内部的对应关系也各有表里。是否真的是这样呢...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
三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对三焦的概念至今仍有许多争论。实际上,中医学中的脏腑器官并不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脏器概念,而是指一组运动系统。所以,关于三焦概念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利用它来指导临床实践。
以上这十二官,尽管职责不同,但必须协调统一,而不能相互脱节。所以,君主如果英明通达,则下属也会安定正常。用这个道理来养生,就可以使人长寿,终生都不会发生严重的病证;以这个道理来治理天下,就会使国家昌盛繁荣。君主如果不能明智通达,那么包括其本身在内的十二官就都要发生危险了,各器官无法发挥正常功能,形体就要受到严重伤害。在这种情况下,...
黄帝问道:我想听你讲述人体六脏六腑这十二个器官的职责分工,它们之间有主从的差别吗? 岐伯回答说:你问得真详细呀!请让我谈谈这个问题。心,主宰全身,是君主之官,智慧由此产生。肺,是相傅之官,犹如辅佐君主的宰相,因主一身之气而调节全身的活动。肝,主怒,好比将军,谋略由此而出。胆,就像负责决策的官员,具有决断力。膻中,围护着心而接...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如果人迎脉比平时大一倍,表明病在少阳;大两倍,表明病在太阳;大三倍,表明病在阳明;大四倍以上,表明是阳气太过,而无法与阴气相通,称为格阳。寸口脉比平时大一倍,表明病在厥阴;大两倍,表明病在少阴;大三倍,表明病在太阴;大四倍以上,表明是阴气太过,而无法与阳气相通,称为关阴。如果人迎脉与寸口脉都比平时大四倍以上,表明是阴阳二气都极盛,不...
气,其味为酸,其色为苍青,为阴中之少阳,与春气相通。脾是水谷所藏的根本,为营气存留之地,其荣华在口唇四旁的白肉,所充养的组织在肌肉,属于至阴一类,与土气相通。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叫作器,能吸收水谷的精微,排出糟粕,管理饮...
黄帝问:脏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心,是生命的根本,是精神意识存在的地方,其荣华表现于面部,所充养的组织在血脉,为阳中的太阳,与夏气相通。肺是气的根本,是魄所蓄藏的地方,其荣华表现在毫毛,所充养的组织在皮肤,是阳中的太阴...
黄帝说:讲得好!我听说由于天地之气的和合而有万物的形体,又由于其变化多端而万物形态不同,名称各异。天地的气运,阴阳的变化,对于万物的生成,就其作用而言,哪个多,哪个少,可以听你讲一讲吗? 岐伯说:问得真具体呀!天十分广阔...
黄帝问:五行的推移,周而复始,像圆环一样无始无终,它的太过与不及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五行之气相互更迭,主宰时令,互有胜克,从而有盛衰的变化,这是正常的现象。 黄帝问:平气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就是没有太过和不及。黄帝问:太过和不及的情况怎样呢? 岐伯说:这些情况在经书中已有记载。 黄帝问:什么...
黄帝问曰:余闻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
诊病的根本,要以五决为纲领。要想知道疾病是怎么发生的,先要考察那一脏脉的胃气怎样。所谓五决,就是五脏之脉。 所以,头痛等巅顶部位的疾病,属于下虚上实的,病邪在足少阴和足太阳经,如果病情恶化,可深入转移于肾。头晕眼花,身体摇动,耳聋,属下实上虚的,病邪在足少阳和足厥阴经,病情严重的,可深入转移于肝。腹部胀满,使胸膈阻塞,胁肋疼...
各条脉络,都属于目,而诸髓都连属于脑,诸筋都连属于骨节,诸血都连属于心,诸气都连属于肺。同时,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谿的部位。 刚睡醒就外出会感受风邪而发生痹证。 因此,人睡觉时,血贮藏...
五色、五味与五脏的相合关系是这样的:白色和辛味与肺相合,赤色和苦味与心相合,青色和酸味与肝相合,黄色和甘味与脾相合,黑色和咸味与肾相合。因为五脏在外与五体相合,所以白色与皮肤相合,赤色与脉相合,青色与筋相合,黄色与肉相合,黑色与骨相合。
五脏外荣于面色上的气色,表现出青黑之色,颜色像死草一样,就是死证;出现黄如枳实之色的,就是死证;出现黑如烟灰之色的,就是死证;出现红如凝血之色的,就是死证;出现白如枯骨之色的,就是死证。这是五色中表现为死证的情况。
心脏与脉络相配合,从面色上就能知道肾的情况,肾脏能制约心脏。肺脏与皮肤相配合,从毛发上就可以推知心脏的情况,心脏能制约肺脏。肝脏与筋脉相配合,从爪甲上就知道肺脏的情况,肺脏能制约肝脏。脾脏与肌肉相配合,从口唇上就能知道肝脏的情况,肝脏能制约脾脏。肾与骨骼相配合,从发毛上就能知道脾脏的情况,脾脏能制约肾脏。 所以,过食咸味,会导致...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
黄帝与岐伯谈论关于五腑的话题。 黄帝问道:我听说方士之中,有人把脑髓叫作脏,有人把肠胃叫作脏,也有的把这些都称为腑。他们的意见是相反的,却又都坚持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我不知哪种理论是对的,希望你谈一谈这个问...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黄帝说:我想听听有关临证诊治的重要道理。 岐伯说:诊治疾病的关键在于不要在色诊脉诊上出错,使用色诊法,不为疾病的假象所迷惑,这是临证诊治的重要原则。如果把病情的顺逆搞颠倒了,而治疗时不能取得病人的配合,就会使病人的神气消亡,身体受到损害。因此,当世的医生要赶快丢掉鄙陋的旧知识,努力学习望色和诊脉的新学问,积极进取,这样才能达...
黄帝说:讲得好!我想在为病人诊治时,能够洞察病人死生,明辨疾病的疑惑,如果掌握其中的要领,心中就如同有日月之光照耀一样的明了,这样的诊法可以讲给我听吗? 岐伯说:在诊法上,色和脉的诊察方法是上古帝王所珍重,先师所传授的。上古有位名医叫作僦贷季,他研究望色和切脉的道理,通达神明,能够联系到金木水火土以及四时、八风、六合,从正常的规...
后汉书是南北朝时期偏安江南的宋朝官员、著名史学家范晔撰写的东汉史书,记载了从王莽至汉献帝近两百年的历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列,合称前四史。后汉..